原則十四:全面念住,活在當下

修習四念處的第十四個原則是:善巧選擇當下念住的所緣,無間斷的培育明覺。
正念正知身、受、心、法的集與滅,不顧念過去也不投射未來,就是活在當下。
正念當下,能夠斷除我欲我愛的習性衝力,令身、語、意的慣性反應無緣生起。
蛻去重重愛欲,堪能梵行清白,善男子難陀的重生,得力於無間斷的覺知當下。
他善護根門,觸境明覺,心不隨境流轉。他飲食知量,如理省察,不起貪求想。
他精勤修行,培育自覺,去除五蓋覆心。他一心正念,覺知諸心相的生滅轉變。
從一念一念覺,到覺性圓滿念念明覺,他以正念莊嚴生命,以清淨心迴向世間。
善男子難陀,具足正念正智捨心住,活在自知自明自覺裡,堪為修行人的典範。

◆經文 印順本入處相應220經、大正本275經、佛光版274經①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說言:『大力者,其唯難陀②!』此是正說。其有說言:『最端正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其有說言:『愛欲重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諸比丘!而今難陀,關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修習,正念、正智成就,堪能盡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

「彼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故-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闇障;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於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難陀比丘關閉根門。」③

「飲食知量者-難陀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間獨住故④。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間獨住。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彼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者-彼難陀,晝則經行⑤、坐禪⑥,除去陰障,以淨其身;於初夜時,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於中夜時,房外洗足,入於室中,右脇而臥,屈膝累足,係念明相,作起覺想;於後夜時,徐覺、徐起,經行、坐禪。是名,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習。」⑦

「彼善男子難陀勝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難陀,觀察東方,一心正念,安住觀察;觀察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觀察。如是觀者,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彼善男子難陀,覺諸受起,覺諸受住,覺諸受滅,正念而住,不令散亂。覺諸想起,覺諸想住,覺諸想滅;覺諸覺起,覺諸覺住,覺諸覺滅,正念而住,不令散亂。是名,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⑧

「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關閉根門,如善男子難陀;飲食知量,如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如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難陀。如教授難陀法,亦當持是為其餘人說。」

時,有異比丘而說偈言:

「善關閉根門,正念攝心住,飲食知節量,覺知諸心相。
善男子難陀,世尊之所歎!」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讀經筆記

我親自這麼聽聞:有一時,佛陀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若有人說:『健壯有力的人,非難陀莫屬!』這是正確的說法。若有人說:『容貌最英俊的人,非難陀莫屬!』這是正確的說法。若有人說:『愛欲最重的人,非難陀莫屬!』這是正確的說法。然而,諸比丘!現在難陀,已判若兩人,他完善守護根門,飲食適宜適量,初夜、後夜保持清醒精勤修行,具足正念、正智;足以終其一生,過著純一滿淨、梵行清白的清淨生活!」

「難陀比丘,因為守護六根的原故-所以他眼見色時,不取著色相,不執取追逐可愛色。如果眼見色之際不能善防護,那麼心就會被無明幽暗所障礙。然而,難陀比丘,於眼見色時完善防護眼根,保持明覺觀照,不執取追逐色相,所以世間的貪、憂、惡、不善法,無法流入他的心中。他於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識法之際,同樣完善防護根門,保持明覺觀照,不執取追逐各種境相,所以世間的貪、憂、惡、不善法,無法流入他的心中。難陀比丘,就是這樣善護根門!」

「飲食知量的意思-就是難陀比丘在吃東西時,繫數而食,完全覺知進食、咀嚼、吞嚥的所有過程,而且依照身體的實際需要,吃得不多不少剛剛好。他在用餐時這樣正思惟:『飲食,不為享樂炫耀,不為縱容口腹之慾,不為貪著好身材,不為讓身體光滑美麗,只為了維持色身的正常運作。隨順托鉢化緣所得而食,只是為了止息飢渴,資助修習清淨梵行;是為了令已生起的苦覺(飢餓感)息滅,令未生起的苦覺不生起;是為了完成修行所崇向的寂靜涅槃;是為了讓身體健康安樂,才能無間斷地獨住修行。如人保養代步的車輛,塗抹膏油潤滑車軸車身,不為享樂炫耀,不為滿足馳騁快感,不為貪著車身耀眼,不為裝飾漂亮,只為了方便載運而已。又如以膏藥塗抹瘡傷,不為貪著膏藥的滋味,只為了治療瘡傷,止息痛苦。』善男子難陀,在吃飯的時候,就是這樣全然覺知當下,如理省察,知足適量,明白飲食只是為了讓身體健康安樂,以便無間斷地獨住修行。難陀比丘,就是這樣知量而食!」

「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行的意思-就是難陀比丘,在白天時,精勤經行、坐禪,培育明覺去除五蓋,淨化身心。在初夜時分(晚間六時至十時),精勤經行、坐禪,培育明覺去除五蓋,淨化身心。在中夜時分(晚間十時至凌晨二時),到戶外洗足後,進入寮房內休息,右脇而臥,屈膝累足(左腳疊放在右腳上),正念正知,繫念明相,作意起覺想。於後夜時分(凌晨二時至六時),覺知身體緩緩覺、緩緩起,覺知醒覺後的一切身體動作。起床後繼續經行、坐禪,培育明覺去除五蓋,淨化身心。善男子難陀,就是這樣不分晝夜,在初夜、後夜保持醒覺,精勤修行,淨化身心!」

「善男子難陀,成就最勝的正念、正知的意思-就是善男子難陀,當他向東邊看時,一心正念,以平衡安定的心如實觀察;當他向南邊看、向西邊看、向北邊看時,同樣一心正念,以平衡安定的心如實觀察。他是這樣,對四周一切所緣境界,保持純然的覺知與觀照,沒有喜歡或不喜歡的執著,所以世間的貪、憂、惡、不善法,無法流入他的心中。善男子難陀,覺知內心種種受的生起,覺知內心種種受的持續,覺知內心種種受的滅去,保持正念,心不散亂。覺知內心種種想的生起,覺知內心種種想的持續,覺知內心種種想的滅去,保持正念,心不散亂。覺知內心種種尋的生起,覺知內心種種尋的持續,覺知內心種種尋的滅去,保持正念,心不散亂。善男子難陀,就是這樣具足正念、正智,全然覺知當下各種心相的生滅轉變!」

「所以,諸比丘!你們應當以難陀的修行生活,作為學習的榜樣:善護根門,如同善男子難陀一般;飲食知量,如同善男子難陀一般;初夜、後夜不貪睡眠,勤修道業,如同善男子難陀一般;具足正念、正智,如同善男子難陀一般。如我教授難陀的修行方法,你們也應當把這些修行方法告訴其他人,教導他們依法修行。」

這時,座中有位比丘,說偈讚揚難陀的功德:

「善護根門不隨境轉,保持正念勤攝心住,
如理攝取適量飲食,覺知當下各種心相。
善男子難陀的修行,世尊為之讚歎不已!」

佛陀說完此經後,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信受奉行!

◆註釋

①本篇經文,相當於南傳大藏經《增支部》第八集第九經之《難陀經》。

②難陀: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世尊異母弟(為世尊姨母之子),其妻孫陀利,為迦毗羅衛國之美女,難陀每日沈迷女色,與妻如膠似漆。佛陀於尼拘律園,度難陀出家。難陀出家後,不改習性,喜愛穿著華美袈裟,使用上等好鉢。經佛陀慈悲教誡,難陀才心生慚愧,志向斷除愛欲,專精修行。之後滅盡愛欲,證阿羅漢。

③「彼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故……是名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本段經文,南傳《增支部》相對經文有若干出入,經文略譯如下:「諸比丘!這是難陀的守護根門-諸比丘!若難陀應觀察東方時,他會具足正念並且如理思惟之後,再觀察東方:『當我向東方看時,將不令貪、憂、惡、不善法流入心中。』如是,於其處有正知。諸比丘!若難陀應觀察西方時……應觀察北方時……應觀察南方時……應觀察上方時……應觀察下方時……應觀察四維時,他都具足正念並如理思惟,再環視該處:『當我觀察四維時,將不令貪、憂、惡、不善法流入心中。』如是,於其處有正知。諸比丘!這就是難陀的守護根門。」

④「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間獨住故」:本段經
文,南傳《增支部》相對經文為:「如是斷滅故受而令新受不生,處世當得無罪、安穩而住。」意即:「如此,我將消滅已有的飢餓感,同時不使新的感受生起,得以從一切障礙困擾中解脫,過著安穩自在的生活。」

⑤經行:動態的修行方法之一,是指在一定的場所中(例如精舍的經行道、或空露地)返復來回寂靜的行走,收攝心念覺知當下行走之身姿,對此一「行走的色身」保持正念、正知,與一般漫不經心之散步完全不同。通常在坐禪後、飯後、疲倦時、或昏沈掉亂時,即變換姿勢,起身經行,以平衡身心,活動全身筋骨及氣血。

⊙經行時,覺知當下的腳步,身心「鬆、柔、勻、緩」,步伐自然、安祥、穩健。腳步不急促,速度較平常走路放慢些。腳步鬆馳散漫,即是心已放逸,沒有念住身行;腳步僵硬緊繃,即是心在抓取,想要控制身體。隨時觀察身體、大腿、小腿、足踝等關節肌肉,是否放鬆?發現筋骨肌肉僵硬緊繃,便應即時調整,提醒自心放鬆下來。

⊙修習四念處,著重以經行培育正念正知,加強心的覺知力;而非以經行訓練心專注定在單一所緣。所以,切莫涉入個人自我意志強加干預身體、違反自然的刻意控制步伐,故意走得非常緩慢、或太過專注於腳步的分解動作上,讓身體變得刻板、緊繃、僵硬。如此,長時間下來,身心容易疲勞、掉悔、失去平衡,反而妨礙正念正知的培育。所以經行時,身心統合,寂靜安詳,腳步不急不懈,順其自然即可。
⊙初練習時,覺知力不夠,可以暫時放慢步伐,以便觀察;或是心散亂時,也可以暫時刻意放慢經行腳步,作為收攝亂心的方便法,當心恢復專一安定之後,再回復到自然的經行步伐。雙手交叉放於腹前或身後,以便覺察當下的經行動作。當雜念生起時,覺知念頭生起、覺知念頭消滅,不壓抑排斥,也不跟隨追逐,繼續覺知行走的身姿-提腳時覺知提腳、移動腳時覺知移動腳、放下腳時覺知放下腳、停止時覺知停止、迴身時覺知迴身。從覺知「提腳」、到覺知「提腳、移腳」、到覺知「提腳、移動、踏下」……從粗到細,從點、到線、到全面覺知經行的身姿變化,分階段循序漸近的培育正念正知。

⑥坐禪:盤腿而坐,依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宜的坐姿,雙腿可以一前一後平放散盤,不必要求雙盤或單盤。上半身自然挺直,不前傾、不後仰,令腹肌、背肌皆無壓迫感。最輕鬆的坐姿是-上身自然垂直,頭部放正,下顎微收,後頸微靠衣領,兩肩放鬆自然下垂,胸部自然展開(胸部內縮會造成胸悶不適),腰部放鬆(命門放鬆不用力/若命門用力挺直腰,會造成腰酸背痛,而且胸口、肩、背也會跟著緊繃僵硬有壓力),小腹放鬆常圓(不縮小腹)。兩腿及臀部形成一個三角形,上半身安置在三角形的中心地帶,全身放鬆,感覺只有骨架子在端坐,由身體內的風大自然支撐,頭頸、脊椎、腰、腿及全身肌肉都不用力。臀部可墊高或平放,坐起來以舒適安穩為原則,像一顆球穩穩地放在坐墊上。雙手掌心向上,手掌重疊,置於大腿上。詳細的禪坐方法,請參見「分享雜阿含經」系列八:《正念禪修安般念》一書。

⑦精勤修習:依據《雜阿含經》大正藏五○三經記載,有一回,尊者大目揵連在後夜時分起身禪坐,以神通力請教佛陀:「一個修行人怎樣修行,才叫慇懃精進?」
佛陀回答大目揵連說:「若此比丘,晝則經行、禪坐,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初夜禪坐、經行,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於中夜時,出房外洗足,還入房,右脇而臥,足足相累,繫念明相,正念、正知,作起思惟;於後夜時,徐覺、徐起,禪坐、亦經行,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目揵連!是名比丘慇懃精進。」

⊙精勤的修行人,必須隨時順應現況,選擇最適當的所緣,培育正念正知。例如:靜態坐禪時,可以選擇出入息念,作為培育覺知的所緣;動態的經行,則以腳步的移動,作為培育覺知的所緣;日常活動中,則以身體的動作,作為培育覺知的所緣;吃飯時,覺知挾菜、食物送入口中、咀嚼、吞嚥等所有動作及過程;洗碗、切菜、掃地、做家事時,覺知手部的動作;洗澡時,以身體動作或身體冷熱的觸受,作為培育覺知的所緣;六根觸境時,覺知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意識法,住身念處守護根門;乃至大便、小便時,覺知大便、小便的動作及過程。如此善巧選擇當下念住的所緣,精勤修習,從睡醒開始直到入睡,全天候培育覺知,才能令正念正知持續成片、不斷增長廣大。

⑧「彼善男子難陀勝念、正知者……是名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本段「善男子難陀
觀察東方……」之經文,於南傳《增支部》中,屬於難陀「守護根門」之修習內容。南傳《增支部》所記載之「難陀成就正念、正知」之修習內容為:「諸比丘!難陀覺受之起、覺受之住、覺受之滅。覺想之起、覺想之住、覺想之滅。覺尋之起、覺尋之住、覺尋之滅。諸比丘!難陀所謂正念、正知者,為如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