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十日禪法談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5.四種清淨斷苦源

有一回阿難帶著徒眾在遊行,他跟徒弟說:「有四種修行方式能獲得清淨,而捨斷一些不恰當的投射、情緒跟做法。哪四種呢?就是: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解脫清淨。

1. 戒清淨斷:就是透過持戒,守護自己的身口意行,而捨斷一些欲惡不善法。
2. 心清淨斷:就是培育覺察力,念住於出入息,增長心的穩定與清淨,不被雜想妄想拖得太久,這就是依心清淨而捨斷一些欲惡不善法。
3. 見清淨斷:
(1)用一般的話來說,就是:要懂得愛自己、愛別人,而不去論斷生命。
每個人都是想從別人得到愛,因此,你必須先懂得愛自己。所謂愛就是以智慧慈悲善待自己,也以智慧慈悲善待別人。不去論斷自己的生命,也不去論斷別人的生命;不向自己丟石頭,也不向別人丟石頭。
(2)用正規的佛法字眼來說,就是:依因緣法的正見而捨斷欲惡不善法。
佛法的正見就是因緣法,亦即認識到生命就是六根接觸六境而六識生起,這樣不斷開展的一個歷程,不會固定不變,不會事事如你的意,因此依這個正見敞開心思,接受大大小小的一切生命經驗,而捨斷更深細的不恰當的看法及情緒上的需求。
4. 解脫清淨斷:就是透過前面三種修學清淨而達到「沒有對礙」,不再活在以我見為中心的人我角力裡面,依因緣法、緣生法的正見來回應生命,而不再有不恰當的感情的投射,所以心解脫,捨斷一切欲惡不善法,超越人間世的苦難。

●問答釋疑:
問1:修專注的時間很短,怎麼訓練?
問2:早上提到在「淨心譬如鍊金」的第五階段中,還會有一種有所對、卡住的感覺,那是指什麼呢?
問3:在覺知出入息的第三階段(覺知全息),應當如何去覺知呼吸在轉換時的那個空檔?
問4:為什麼在練氣的時候,會有頭昏的狀態,甚至會想嘔吐?

※四種清淨斷是佛法的學習,也是生命的學習,
※歡迎您點按下面影片,聆聽法談內容!

06.持續念住‧熟悉生命

修安般念,念住在出入息上不是在做苦工,而是開始在學習熟悉你的生命,覺知到呼吸時當刻的生命現象,心理上面可以也應該帶著一種美好而感恩的心在覺知自己的出入息,因為第一步其實就是最後一步,禪修到最後也只是一種美好而感恩的心,所以念住出入息不是一種辛苦無聊的修鍊,而是練習開始跟自己的生命做朋友,開始了解自己的生命,學習感謝自己的生命,這是很重要的一種心態,用這樣的心思禪修才容易上路,因為你喜歡!因此,每一次禪坐的時候,生命就得到休息、滋潤、滋養。

※歡迎您點按下面影片,聆聽佛陀教導的靜心之道!

07.穿越幽谷‧再見光明

有學員問:為什麼我們常常在碰到一些狀況時,會生起瞋心,而且會覺得都是別人不對?怎麼超越?也有人問:什麼是禪?或問:怎麼樣把觀呼吸或所謂的禪修融入到生活之中。

生明法師藉由悉達多太子覺悟的歷程,以及從因緣觀的角度切入禪修的要點,來探討這三個問題的根本核心,也就是去弄清楚:修行所為何事?它能夠在我們的人生及生活上面帶來什麼效益?法友!您是在禪修滅苦,還是為禪修所苦?請耐心地聽完整個法談,相信您定能從這段法音訊息當中,更正確地定位自己的知見與修道,讓你將禪堂裡學到的禪修技術能夠真正對我們的人生及生活帶來利益──智慧慈悲的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守護自己、守護別人。

生命的成長本來就不會是一趟簡單的旅程,每一個人在這過程中,一定會經歷各種的錘鍊,但你經驗到的生命的痛苦並不是不好的事情,因為它是在呼喚你更深廣的智慧與涵量,來穿透迷障及超越苦難,這就是生命(成長)的秘密,是修道過程的秘密,也正是悉達多太子覺悟的秘密。所以不用抗拒或排斥你生命中目前看似無法承受的苦,走過之後,你會發現,原來這些痛苦經驗卻是你生命當中最大的福廕。

禪修不只是培養或學習一些技術,而是要運用這些技術─得到如實知見,轉變思想,轉化你的感情需求─這是佛陀自己走過的道路,他跟我們分享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因為你也能做到,所以他才跟我們分享,請相信佛陀!相信自己!用智慧把自己從苦難中放生出來,然後得到真正脫胎換骨的再生。

※請點按影片聆聽法師敘述悉達多太子感動的尋道歷程,
也願您能從這段法音之中,找到自己修行的方向與道途,
然後勇敢地走出黑暗,堅定前行;穿越幽谷,再見光明!

08.放鬆導引禪修 (音樂版)

這是藉由呼吸達到放鬆的導引禪修
你可以盤腿,也可以用任何你喜歡
身心放輕鬆,不要有任何壓力
禪師說吸氣你就隨著吸氣,說呼氣你就隨著呼氣
帶著覺知,愉快放鬆的吸氣
帶著覺知,愉快放鬆的呼氣
把你的心倚靠在呼吸上
安住在當下的寧靜之中
享受你的呼吸......
享受這片寧靜......

※請點下面影片,跟著法師的導引練習!

09.共修的相互增上

想要能夠在聞法過程中體會到法的意義與力量,那就要認真禪修,也就是要有覺察力,覺察到身心現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然後才能更有覺察力,覺察到覺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佛陀宣說的所有經法與教法其實都是禪法,都是祂實修實証的生命經驗,所以你對自己的身心現象,它怎麼樣在發生?怎麼樣在集起?怎麼樣在變化?何因何緣而發生?何因何緣而在變化?對於這些過程你必須有一定的覺察力,才會發現佛陀的教法都是在講你,講你的身心經驗,也才不會法是法,而你的身心是你的身心。

所以每個人都應當鬆坦地收攝精神,提起深細的覺察力,產生觀照的能力,守護自己身口意的品質跟影響,也守護別人禪修的品質,讓這裡真正成為法光明的莊嚴道場,增上自己,增上別人,增上世間。

共修環境的氛圍跟品質是大家透過每個人內在的心力互相在凝成的,比如有些人來參加禪修是想開悟,有些法友是想離苦,有些法友是想對自己有更清明的了解,這些都是善向正向的投射,因此我們每個人不只對自己有責任,對來一同禪修的每一個朋友也都有責任,不要讓自己變成一種向下拉址的力量。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法師講述共修的增上因緣!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年6月淨光(生明)法師十日禪法談(1-4集)

01-1.持戒是為了不願傷害別人
※法談摘要:
怎麼樣讓自己這一趟難得的人生旅程,既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關心我們的每一個人,這是我們在人生的歷程當中,都會想要達到的一個生活品質,沒有人會希望,走過一趟人生之後,覺得對不起這趟人生,或者愛我們、關心我們的人,而沒有機會請求他們原諒,表示我們的道歉跟感謝。那如果你想要無負於此生,而且坦然無負於那些愛我們、關心我們的人,就應當努力去學習:很自覺性地,讓我們的身口意行為,不會成為別人痛苦煩惱的來源。

縱使一開始我們會感覺自己還做不太來,但是因為知道身口意行為所帶來的影響,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痛苦煩惱的來源,所以我們願意勉強自己一點,提起意志的力量,轉化自己身口意的品質。比如,原本要講氣話,收回去!不說了!原本要產生粗暴的動作,覺察到了!停下它來!這裡頭都需要覺知、調伏,才能夠有轉化的力量,它不是由外而來的一種壓抑的力量,它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真誠的希望──希望別人不會因為我們的身口意行而受傷而煩惱痛苦......

※請點下面YouTube影片,聆聽生明法師禪修法談 !

01-2.期待是苦惱的根源
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管控不了自己的身心狀態,不是我們不願意,而是彷彿我們的身心像一隻強大的野牛,牠一不高興的時候,你怎麼都拿他沒辦法,為什麼呢?其實這跟我們整個成長的歷程有關。

是怎樣的成長歷程造成我們不能管束自己心裡的這種衝力呢?其實是因為,從小時候起我們在親子關係的對待中,就有很多的錯敗,這些錯敗就來自於我們的──期待,而這份期待正是我們痛苦煩惱的根源。 

※請點下面YouTube影片,聆聽生明法師禪修法談!

01-3.淨心譬如鍊金
佛陀說:淨心譬如鍊金。鍊金的過程是先去除大石塊,再去除小石頭、細砂礫,然後再用火鍊以去除金礦中的雜質成為純金,最後再不斷錘鍊而變得柔軟光澤可用。淨心乃至生命的轉化也是如此,這是有方法、次第與過程的,首先就是要對自己有耐心,很自覺的去接納自己,像父母照顧哭鬧的小孩那樣,你要懂得抱抱自己、接納自己,學習去呵護自己的生命,但呵護不是縱容,而是有方法、次第的鍊金的過程:

(1)第一步是持戒,去除生命中的大石塊,讓自己的行為不會成為眾生的傷害,同時要斷除錯誤的見解,了解生命的因緣業報。

(2)第二步,要開始培養覺察力,把負面情緒思想的小石細砂沖掉,這樣對自己的身口意行品質才會有越來越深細的洞察力與管控能力。

(3)第三步,覺察自己對於眷屬的依賴與人我之間的比較,隨時去調伏它。這樣我們就能有自信:在這個人間能夠活得善巧!

(4)第四步,對於這樣的生命的善境界或好的自我評價也不能執取,而要自覺性的去鬆開。禪修不是只有坐在禪堂才叫禪修,禪修就是這樣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中都能夠有洞察、有理解、有超越。

(5)第五步,這時你在六觸入處當中還是會覺得「有所對」、「有對礙」的感覺,因而會生起人我的分別,乃至是非善惡好壞的種種評斷,這裡就是你能不能解脫的關鍵了,你要去發現為什麼會有這種卡住、有所對的感覺,超越這個對礙,才能夠身心自在。

沒有人我、人與眾生之間的那種對礙,這時候你才是用你體會到的真理的角度在與眾生相處,而真正帶來生命的柔軟、喜悅和解脫。......(請觀看完整講述)......

※請點按下面YouTube影片,聆聽師父的禪修法談!

02-1.盡在當前‧安般念
禪修一般表面看起來像是技術面的問題,但是其實,禪法是為了瞭解你整個五蘊運作的狀況,用平常的話來說:禪修就是為了認識生命,精確的說,就是認識你這顆心。如果只是把禪修當作一種技術,那其實只是在禪堂裡面打打坐、修修止禪、修修觀禪、修修因緣觀、修修大手印,當然這些也都可以修,但是其實那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怎麼看待你一切的生命經驗......

很多人學禪十年、二十年,但生命卻仍然充滿苦澀;很多人學禪學到可以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但卻仍然揮不去生命的重重陰影,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拒絕了自己的生命經驗而不自知,事實上,你拒絕自己的生命經驗就是傷害生命,儘管你也許能夠所謂的──坐得很好,但是你內在裡面會帶來真正的和平?會帶來真正的喜樂嗎?

事實上,只要我們有一絲絲對生命經驗的抗拒或否定,當下苦惱就生起了,甚至以苦引苦惡性循環。很多人因為如此而來禪修,這些都有幫助,但是呢?禪修的目的就是要你發現這件事情,所以不是什麼禪定不禪定的問題,而是你的內心有沒有辦法徹徹底底的接納你一切的生命經驗,如果你沒看清這件事情,你的禪修就不會有真正的進展......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禪修基本心態與安般念技巧

02-2.安般念的障礙與坐姿
禪修時會生起不愉快的情緒,或是想到一些事情,讓你的念頭一直跑過去,被牽引了,那怎麼辦呢?根本要點就是:接納!你知道發生了這些事情,但是不用跟著去,也不用否定它而產生那種憎惡的心,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差?雜想怎麼這麼多?千萬不要!有這種心禪修一定上不了路,而且你會越修心越緊,結果你反而變成不喜歡你自己,否定自己,本來沒那麼痛苦卻變得更痛苦。

禪修中雜想很多,心思很浮亂,怎麼辦呢?記住!沒有關係!你要知道本來就是這樣!因為我們大腦裡面經驗記憶的印痕如果沒有經過沈澱、洞察、了解跟超越,它就會繼續這樣運作。所以在禪修的過程當中,要先學習接納發生在自己生命當中的事情,這裡要完成兩個階段:發現它並接納它。然後如果你發現了並接納了,而且能夠再很自然的回到呼吸上來,那就回到呼吸上來,繼續吸氣覺知吸氣,呼氣覺知呼氣,修收攝、安止。

如果你真的好像不容易拉回來,單純的繫念在出入息上面,沒有關係!就坐在那邊──正思惟!如果你也沒有辦法做因緣法的思惟,那也沒有關係!你知道這時候自己在想一些事情,心裡上好像有一些情結,知道了就一樣接納它!然後看你能不能在了解之後試著去鬆開它,如果還是鬆不開呢......

~~不是業障深重啦~~相信自己~~你也能突破障礙~~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講述重要心法!

03.開闊清明的覺知
當你念住出入息或念住在一個固定所緣的時候,你的心思是退回嬰兒的狀態,還是帶著一種深細的覺察而向廣大無邊的四方開放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如果你的心思是退回像在搖籃裡的嬰兒那樣的感覺,那個也沒有不好,但那個是休息(不是修習)。 ...... 

禪修就是在六根觸六境而生識時,保持一種全然的覺知,而沒有任何的執取,在這樣的狀態中,生命有什麼問題呢?其實沒有問題。

生命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腦袋裡面的雜想、妄想、亂想、迷想,都是那些所求不得的複雜心緒在那兒攪動,禪修的要點就是去發現這個事實!然後你就能隨時覺知而不會被牽引。

雖然現在你的覺知還沒有這麼深,但是,它生起你知道它生起。而就你的經驗來講,你知道這些都只是──在生命的歷程當中緣生,而且早就變異的──一些大腦的印痕而已,那它生起有什麼關係呢?你就讓它生起!你不讓它生起,它也生起!你讓它生起,它也生起!因此,你就讓它自然的生起,看著它!覺知它!然後看著它自然的消退,你的覺識就可以保持在相當高的穩定當中,而不會受到牽引,它對當前的經驗能夠有明顯的覺知跟理解,而且是接納與開放的,這是一種沒有任何黏著的心思狀態,所以事實上,它是非常複雜而深細的一種覺識的品質。

我們透過禪境,然後在禪境的支撐下去覺知,這是為了什麼呢?我們想要去到哪裡呢?

學佛或禪修是要從中獲得什麼樣的知識來填充自己的腦袋嗎?為什麼彷彿沒有這些知識概念我們就會對自己沒有信心,怕自己沒有走對路呢?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生命當中那種自信、洒脫、安穩的力量呢?......

佛法中四聖諦的苦諦是什麼呢?所謂苦諦如實知是什麼呢?為什麼第一諦苦諦的內容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你覺得苦諦是在講你心裡的痛苦,還是在講生命的真實呢?

苦諦的第一個“生”是什麼呢?很多人把它叫做入胎、住胎 、出胎、維生、營生,這也沒有錯,但你如果從直接的觀察來看就會發現,生就是生命現象的發生。那麼,什麼是生命現象的發生呢?...... 

禪修不是把自己退回嬰兒的狀態,而是在培養一種開闊而廣大的覺知。禪修不一定要閉眼睛,那只是因為我們心常散亂,所以可以先閉眼睛,心繫在一個固定所緣來練習, 這是一個階段。凡事都不要太迷執,如果真的很沒力了,眼睛張開沒有關係,但是不是東張西望!讓自己眼睛張開又感覺在視覺當中有一種穩定,當你感覺到能看又能夠穩定的時候,你可以移動你們眼睛,......(此處有關止相、舉相、捨相的三個禪修要點及平衡要領,請直接聆聽講述)......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法談內容,釐清重要觀念!

04.立禪與行禪
4-1.立禪
立禪姿勢的要點是全身要放鬆。
雙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腳掌向前自然平伸;膝蓋微微彎曲,不要硬挺。
臀部像坐在高腳椅上,放鬆腰胯的部位。
調整身體整個重心移到腳底的中心(湧泉穴)。
雙手微微向兩側張開下垂,五指不要緊閉,自然鬆開下垂。
胸部和坐禪時一樣,放鬆的分開,寬胸,但不要太過挺胸。
下顎平正,不向內縮也不向上挺,脊柱與頸椎保持直立。
眼睛可以閉起來,也可以輕鬆的放在前面的虛空當中;舌尖輕抵上顎。
立禪站好姿勢以後,其它要領和坐禪一樣;修安般念時,念住於出入息上。
立禪心境很重要,要完全跟自己身體在一起,在一呼一吸之間,融入這一呼一吸當中。
禪修的要點不在姿勢,心境心態要正確,用什麼樣的心境在覺知,決定了你是不是在禪修。

4-2.行禪
行禪若想快速進入安止狀態,則速度越慢越好。
修安止禪的行禪方法:注意移動重心、提腳、移腳、踏地;移動重心、提腳、移腳、踏地...等整個行走動作。踏地時不是腳尖或腳跟先著地,而是整個腳底板平平地踏下去。
自然速度行禪時,以自然的速度走路即可,心念單單覺知在 "踏地"、"觸地" 的感覺就好
行禪時眼光輕鬆地放在約一個身長的前方地上。
行禪的重點是要注意走路時,移動重心、提腳、移腳、踏地的整個行走過程。
行禪要放鬆,走路像行雲流水,沒有衝力;鬆坦的覺知走路過程中,是什麼經驗在發生?
行禪速度可以快也可以慢,但重點在~~『覺知』~~ 鬆坦的『覺知』。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