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原始佛法生死書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九篇:婆耆舍最後的法施

我今眾慶集,無復生老死,輪迴悉已斷,不復重受生。
愛識河水流,於今悉枯竭,已拔陰根本,連鎖不相續。
供養大師畢,所作者已作,重擔悉已捨,有流悉已斷,
不復樂受生,亦無死可惡,正智正繫念,唯待終時至。

 

◆經文:印順本婆耆舍相應16經、大正本994經、佛光版1207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尊者婆耆舍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疾病困篤。尊者富隣尼為看病人,供給供養。 

時,尊者婆耆舍語尊者富隣尼言:「汝往詣世尊所,持我語白世尊言:『尊者婆耆舍稽首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得自安樂住不?』復作是言:『尊者婆耆舍住東園鹿子母講堂,疾病困篤,欲求見世尊,無力方便堪詣世尊。善哉世尊!願往至東園鹿子母講堂尊者婆耆舍所,哀愍故!』」 

時,尊者富隣尼即受其語,往詣世尊,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作是言:「尊者婆耆舍住東園鹿子母講堂,疾病困篤,願見世尊,無力方便堪能奉見。善哉世尊!願往東園鹿子母講堂尊者婆耆舍所,為哀愍故!」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時,尊者富隣尼知佛許已,即從座起,禮佛足而去。 

世尊晡時從禪起,往詣尊者婆耆舍。尊者婆耆舍遙見世尊,憑牀欲起。 

爾時,世尊見尊者婆耆舍憑牀欲起,語言:「婆耆舍!莫自輕動!」世尊即坐,問尊者婆耆舍:「汝所患苦,為平和可堪忍不?身諸苦痛,為增為損?」如前《差摩修多羅》①廣說,……乃至「我所苦患,轉覺其增,不覺其損。」 

佛告婆耆舍:「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汝得心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不?」

婆耆舍白佛言:「我心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 

佛告婆耆舍:「汝云何得心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 

婆耆舍白佛:「我過去眼識於色心不顧念,於未來色不欣想,於現在色不著。我過去、未來、現在眼識於色,貪欲、愛樂、念,於彼得盡,無欲、滅、沒、息、離、解脫。心解脫已,是故不染、不著、不污,離諸顛倒,正受而住。如是耳……,鼻……,舌……,身……,意識過去於法心不顧念,未來不欣,現在不著。過去、未來、現在法中,念、欲、愛,盡、無欲、滅、沒、息、離、解脫。心解脫已,是故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正受而住。唯願世尊今日最後饒益於我,聽我說偈。」 

佛告婆耆舍:「宜知是時。」 

尊者婆耆舍起,正身端坐,繫念在前,而說偈言:「 

我今住佛前,稽首恭敬禮!於一切諸法,悉皆得解脫,
善解諸法相,深信樂正法。世尊等正覺!世尊為大師!
世尊降魔怨,世尊大牟尼!滅除一切使,自度群生類。
世尊於世間,諸法悉覺知,世間悉無有,知法過佛者,
於諸天人中,亦無與佛等。是故我今日,稽首大精進,
稽首士之上,拔諸愛欲刺。我今是最後,得見於世尊,
稽首日種尊,暮當般涅槃。正智繫正念,於此朽壞身,
餘勢之所起,從今夜永滅,三界不復染,入無餘涅槃。
苦受及樂受,亦不苦不樂,從觸因緣生,於今悉永斷。
苦受及樂受,亦不苦不樂,從觸因緣生,於今悉已知。
若內及與外,苦、樂等諸受,於受無所著,正智正繫心。
於初、中、最後,諸聚無障礙,諸聚既已斷,了知受無餘。
明見真實者,說九十一劫,三劫中不空,有大仙人尊,
餘空無洲依,唯畏恐怖劫。當知大仙人,乃復出於世,
安慰諸天人,開眼離塵冥,示悟諸眾生,令覺一切苦,
苦苦及苦集,超苦之寂滅,賢聖八正道,安隱趣涅槃。
世間難得者,現前悉皆得,生世得人身,演說於正法,
隨己之所欲,離垢求清淨,專修其己利,勿令空無果,
空過則生憂,鄰於地獄苦。於所說正法,不樂不欲受,
當久處生死,輪迴息無期,長夜懷憂惱,如商人失財。
我今眾慶集,無復生老死,輪迴悉已斷,不復重受生。
愛識河水流,於今悉枯竭,已拔陰根本,連鎖不相續。
供養大師畢,所作者已作,重擔悉已捨,有流悉已斷,
不復樂受生,亦無死可惡,正智正繫念,唯待終時至。
念空野龍象②,六十雄猛獸,一旦免枷鎖,逸樂山林中;
婆耆舍亦然,大師口生子,厭捨於徒眾,正念待時至。
今告於汝等,諸來集會者,聽我最後偈,其義所饒益。
生者悉歸滅,諸行無有常,速生速死法,何可久依怙!
是故強其志,精勤方便求,觀察有恐怖,隨順牟尼道,
速盡此苦陰,勿復增輪轉。」

 佛口所生子,歎說此偈已,長辭於大眾,婆耆舍涅槃。彼以慈悲故,說此無上偈。
尊者婆耆舍,如來法生子,垂心哀愍故,說此無上偈。然後般涅槃,一切當敬禮!

 

◆讀經筆記 

我這麼聽聞: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同一時間,尊者婆耆舍,住在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病情嚴重,由尊者富隣尼看護,照顧他的起居飲食。 

這時,尊者婆耆舍對尊者富隣尼說:「請您前往拜見世尊,替我稟告世尊說:『尊者婆耆舍稽首頂禮世尊足,問候世尊:別來是否少病、少惱,起居輕快便利,身心安樂?』並且說:『尊者婆耆舍在東園鹿子母講堂,為重病所困,想要面見世尊,卻又心餘力絀,無法親自前來拜見。善哉世尊!悲憫弟子,蒞臨東園鹿子母講堂,尊者婆耆舍居所探視。』」 

當時,尊者富隣尼接受尊者婆耆舍的請託,前往拜見世尊,稽首禮足之後,退坐一面,把婆耆舍的心願,轉達給世尊知道。 

聽完富隣尼的轉述,世尊默然,表示應許。 

尊者富隣尼,喜見佛陀應允,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去。 

世尊午後從禪坐中覺起,即動身前往尊者婆耆舍的住處。 

尊者婆耆舍,遠遠看見世尊前來,勉力扶著床,想要起身。 

此時,世尊看見尊者婆耆舍扶床欲起,隨即說:「婆耆舍!躺著就好,不要挪動憑添不適。」 

世尊於是就座,接著問婆耆舍:「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你內心有辦法如實的、平和的接納,而不傾動、不隨轉嗎?色身不調所帶來的苦,是增加還是減緩呢?」 

如前《差摩經》所述,尊者婆耆舍答:「我頭痛如絞,腹痛如割,足似火燒,病況日趨沉重!色身的痛苦,只覺其增,不覺其減。」 

佛問尊者婆耆舍:「我現在問你,你就根據自己的心意來回答。面對重病所帶來的極苦,你的心是否能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斷『恆常、身見』等不正思惟,身苦而心不苦?」 

婆耆舍白佛:「面對重病所帶來的極苦,我心總是保持寂靜,捨心住,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斷『恆常、身見』等不正思惟,身苦而心不苦。」 

佛問婆耆舍:「你的心,如何能夠於苦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妄想呢?」 

婆耆舍白佛:「我眼識,於過去色不顧念,於未來色不攀緣、不欣盼,於現在色不黏著;對於過去、未來、現在,眼識所觸之色,能斷盡貪欲、愛染、顧念,漸次達到沒有欲貪,欲貪熄滅、沉沒、止息、出離欲貪、自欲貪的繫縛解脫。由於心解脫之故,所以能不染、不著、不污,遠離對色的顛倒妄想,一切苦、樂、不苦不樂受,平等捨離,明覺,不隨轉,寂滅正受而住。 

同樣地,我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是對過去的境界不顧念,對未來不攀緣、不欣盼,於當下不抓取、不黏著,安住於寂滅正受。 

對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境界的顧念、喜貪、愛染,能夠漸次斷盡、無欲、熄滅、沉沒不起、完全止息,自顧念、欲貪、愛染中出離、然後解脫。由於心完全解脫,故能不染、不著、不污,遠離顛倒妄想,一切順逆境界平等捨離,明覺,不隨轉,寂滅正受而住。 

懇請世尊今日給我最後的機會,聽我心路歷程的偈言,這將是我最大的心願與福報!」

佛告婆耆舍:「請說!現在正是時候。」 

尊者婆耆舍乃扶床而起,端身正坐,繫念面前,說出以下的偈言: 

「我很欣慰,此刻能在佛陀面前,頂禮佛足,行恭敬的稽首禮!面對一切世間現象,我已然不取、不著、離繫解脫,完全明了諸法實相即『無常、苦、非我、非我所』,深信佛陀正法是唯一的解脫道,也依法修行而得到真正的安樂。 

世尊是完全覺悟的人!世尊是偉大的導師!世尊已降服內心的欲魔,無諍而寂靜,世尊是最尊貴的聖者!世尊滅除一切貪、瞋、癡結使,自知自證成無上正等正覺,救度三界一切眾生。 

世尊對於諸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諸法實相全然覺知,諸世間沒有任何眾生,比佛更知道法,在天、人眾中,也沒有誰能夠與佛相提並論。 

所以我今日,稽首禮敬這位精進不懈的大修行人!稽首禮敬這位超越三界的人上人!他已斷除令心煩惱的種種愛欲,如同拔去肉中刺。 

今天是我最後一次得見世尊,且再次禮敬表達內心無限的敬意,因為暮色來臨,即是我捨身般涅槃之時。 

現在的我,正智、正念、捨心住,等待命終那一刻;這副如朽木般敗壞的色身,所剩下的一點生命力,也將在今夜永遠滅盡,於欲界、色界、無色界完全沒有染著,入無餘依涅槃,成就不生法。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從接觸的因緣而生,也將隨著我今日命終,滅了所有接觸的因緣而永斷無餘。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隨著接觸的因緣而生滅轉化、沒有常住不滅的主體,這些真理我已完全了知。 

不論內、外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我都完全覺知而無所取著,正智、正念、捨心住。 

於感受的初起、中期、到最後的種種聚集過程,心都沒有產生任何抓取、黏著,解脫無障礙。既已斷除了對於種種感受的抓取,了知現世對感受的欲愛已滅盡無餘,一切受亦將隨著般涅槃而永滅無餘。 

明白看見真相的人,說九十一劫中,只有三劫有大仙人佛陀出世,其餘諸劫都空無佛陀,眾生像漂流在海中沒有洲渚可供依靠,故成恐怖劫。 

當知大仙人,佛陀又出於世,開發顯示解脫道,安慰諸天、人,令開法眼、見緣起、出離如闇冥般沒有出路的塵世,令眾生透過佛的開示而覺悟、覺知:一切世間皆苦、不可樂。 

佛陀開顯四種真諦:生命中必然存在種種身心痛苦,這些苦主要透過愛欲、抓取而聚集;如果愛欲滅盡,就能超越眾苦,達到寂滅涅槃的狀態;而要安穩趣向涅槃,就要修行能成賢成聖的八正道。 

世間難得的,我今生有幸都得到了:生為人身,見佛聞法,又能成為善知識為他人演說正法,隨著自己出離垢染、追求清淨的欲願,專精修習對我有大利益的解脫道,不令此生虛度而無修行的成果。讓生命在清淨道上一無所獲的空過,必生憂惱--那是近於地獄的大苦呀! 

若是對佛陀所教示的解脫正法,不欣樂、不受持,就只有恆久的流轉生死,輪迴的止息將遙遙無期,長夜憂悲惱苦,如同商人失去做生意的錢財。所有慶幸之事,我今集於一身,不必再受生、老、病、死的苦,斷除一切輪迴,不再於三界受生。 

即便貪愛如河,曾經滾滾奔流,今已完全枯竭。因為無明已斷、貪愛已盡,五受陰的根本已拔除,十二緣支的生死連鎖,至此不再相續。 

世尊的教示,我都已信受奉行--苦應知已知、愛應斷已斷、道應修已修、滅應證已證,五受陰的重擔已捨下,有續的生命流已斷盡--對大師的至高供養,都已完成;我現在既不樂生,也不畏死,正智、正念、捨心住,明覺等待身壞命終的時刻來臨。 

一心嚮往空野龍象的六十雄猛獸,一旦除去了身上的枷鎖,奔馳曠野,悠游山林,是何等自在安樂! 

婆耆舍現在的心境也是如此!我是聽聞世尊言教而證道的聲聞弟子,是隨順佛陀教示而新生之人,猶如佛陀口生之子,早已厭捨(不依不著)於徒眾,一心嚮往解脫世間枷鎖,正念正知的等待命終時到,我將捨棄這最後一期的苦蘊身,入無餘依涅槃而永遠息苦,那是何等自在安樂! 

諸位來集會的同修,請聽我臨終最後的偈言,體會其中的義理,對各位的修行將多所饒益。 

隨著因緣匯聚而生的一切現象,必將隨著因緣的轉化離散而磨滅。諸行無常,無不快速的生、快速的滅,豈能長久依靠呢!所以,應當堅定意志,精勤不放逸的修行,如實觀察『有續』(欲有、色有、無色有,於諸世間生死輪迴)的恐怖,隨順世尊教授教誡的解脫道,於五受陰、六入處不貪愛、不取著,儘速結束眾苦聚集的身心現象,不要再增加輪迴了。」 

從佛口所生的婆耆舍,讚歎的說完此偈後,即永遠辭別大眾而般涅槃了。尊者慈悲,故演說此至高無上的偈言,利益眾生。 

尊者婆耆舍,是透過如來正法而獲新生的聲聞弟子,他以佈施慈憫之心,為同修們說完這首無上偈,然後般涅槃。對這樣一位解脫者,一切眾生當禮敬!(蔡麗玉)

 

◆提要 

「生者悉歸滅,諸行無有常,速生速死法,何可久依怙!」 

生命實相本來如此。速生速滅,無可抓取!但我們卻習慣於攀緣、抓取種種可意或不可意的境界,滋生種種相應的煩惱不安,又不知如何出離。最後,仍然辛苦的隨業往生。

修行人深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是苦」,因此,懂得時時守護六根,在接觸境界時,保持正知、正念、捨心住,因此能見貪離貪、見瞋離瞋、見無明離無明,於一切境界「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每個覺觸都是明觸,歷境隨緣而修持,明覺不動搖。 

修行人深知,三界是苦、三世是苦、輪迴是苦,諸世間皆是種種貪、瞋、癡的聚合,於日常守護六根,見苦、見患、知出離,修習「於受無所著,正智正繫心」,故而能於病苦中「正知正念以待時」,保持「捨心住」而無所攀緣,自證愛盡、離欲、解脫,終於在捨報身時,證入無餘涅槃。 

這一切都不會是輕易獲得的。因為,「眾生無始劫來,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流轉生死。」所以,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的衝力是非常強大的,若不能「屢敗屢戰」、「逆流增上」,終究是不可能永斷輪迴的,這有賴於聽聞正法、正確的發心、如法思惟、精勤修行,才有可能枯竭愛識之流、拔除無明根本,則永斷輪迴,不再有老、病、死。

 

◆註釋 

①差摩修多羅:經文原作《燄摩迦修多羅》,查《雜阿含經》中,並無燄摩迦比丘染病之經文,疑為《差摩修多羅》之誤植,故改之。

②龍象:象中最有力、最殊勝者,稱為龍象。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篇:質多羅長者的見證

我是天人王,瞿曇名稱子,是菴羅林中,質多羅長者。
以淨戒具足,繫念自寂靜,解脫身具足,智慧身亦然。
我知法故來,仁者應當知!當於彼涅槃,此法法如是。

 

◆經文:印順本質多羅相應10經、大正本575經、佛光版574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菴羅聚落菴羅林中,與眾多上座比丘俱。

爾時,質多羅長者病苦,諸親圍繞。有眾多諸天,來詣長者所,語質多羅長者言:「長者!汝當發願得作轉輪王。」

質多羅長者語諸天言:「若作轉輪王,彼亦無常、苦、空、無我。」

時,長者親屬語長者:「汝當繫念!汝當繫念!」

質多羅長者語親屬:「何故汝等教我繫念、繫念?」

彼親屬言:「汝作是言:『無常、苦、空、無我』,是故教汝繫念、繫念也。」

長者語諸親屬:「有諸天人來至我所,語我言:『汝當發願得作轉輪聖王,隨願得果。』我則答言:『彼轉輪王,亦復無常、苦、空、非我。』」

彼諸親屬語質多羅長者:「轉輪王有何,而彼諸天教汝願求?」

長者答言:「轉輪王者,以正法治化,是故諸天見如是福利故,而來教我,為發願求。」

諸親屬言:「汝今用心,當如之何?」

長者答言:「諸親屬!我今作心,唯不復見胞胎受生,不增丘塚,不受血氣。如世尊說,五下分結我不見有,我不自見一結不斷;若結不斷,則還生此世。」


於是長者即從床起,結跏趺坐,正念在前,而說偈言:
「服食積所積,廣度於眾難,施上進福田,植斯五種力①。
以斯義所欲,俗人處於家,我悉得此利,已免於眾難。
世間所聞習,遠離眾難事,生樂知稍難;隨順等正覺,
供養持戒者、善修諸梵行、漏盡阿羅漢、及聲聞牟尼,
如是超越見,於上諸勝處,常行士夫施,剋終獲大果。
習行眾多施,施諸良福田,於此世命終,化生於天上,
五欲具足滿,無量心悅樂。獲斯妙果報,以無慳悋故。
在所處受生,未曾不歡喜。」


質多羅長者說此偈已,尋即命終,生於不煩熱天。


爾時,質多羅天子作是念:「我不應停此,當往閻浮提,禮拜諸上座比丘。」如力士屈伸臂頃,以天神力,至菴羅林中,放身天光,遍照菴羅林。


時,有異比丘,夜起出房,露地經行。見勝光明普照樹林,即說偈言:
「是誰妙天色,住於虛空中,譬如純金山,閻浮檀②淨光?」


質多羅天子說偈答言:


「我是天人王,瞿曇名稱子,是菴羅林中,質多羅長者。
以淨戒具足,繫念自寂靜,解脫身具足,智慧身亦然。
我知法故來,仁者應當知!當於彼涅槃,此法法如是。」
質多羅天子說此偈已,即沒不現。

 

◆讀經筆記

我這麼聽聞:有一段時期,佛陀和許多上座比丘,一起安居在菴羅聚落、菴羅林中。


那時,質多羅長者身遭病苦,即將命終,許多親屬陪伴在他的周圍。有眾多天人,知道長者不久人世,也來到長者的身旁,告訴質多羅長者說:「長者!你應當發願來世作轉輪聖王。」


質多羅長者對天人們說:「如果作轉輪聖王,也不過是不斷生滅的現象(無常)、在變異中不斷嘗到壞滅的苦迫(苦)、是不實有的因緣和合法(空)、沒有恆常不變的主體存在(無我)。雖然能享受欲界極致的威德,但仍在三界流轉,並沒有脫離輪迴的痛苦啊!」


圍繞在長者四周的親屬們,因為沒有長者的修行成就,所以看不見天人。他們聽到質多羅長者,莫名其妙的說這些話,以為長者因病苦而失念,趕緊提醒長者:「你要正念!你要正念!」


質多羅長者問親屬:「你們為什麼教我要正念、正念?」


親屬答言:「你剛才自言自語:『無常、苦、空、無我』,所以我們教你要正念、正念。」


長者告訴親屬們:「有許多天人來看我,對我說:『你應當發願來世成為轉輪聖王。你的因緣福德具足,必能如願以償。』所以我回答:『當轉輪聖王,也是無常、苦、空、無我的現象。』」


親屬們好奇地問質多羅長者:「當轉輪聖王有什麼威德?那些天人為什麼教
你如此發願祈求?」


長者回答:「轉輪聖王擁有七寶:千輻金輪、白象、神馬、摩尼寶珠、賢玉女、主藏大臣、主兵臣,具足四德:長壽、沒有疾病、容貌出眾、寶藏豐富。他統一須彌四洲,以正法治世,國土豐饒,人民安樂。天人們看見當轉輪聖王有這麼大的威德和福利,所以特地來教我發願,祈求來世當轉輪聖王。」


親屬們問:「你現在的用心如何呢?」


長者回答:「親屬們!我今心意決然,唯願自己不再於胞胎受生,不再於世間增加埋屍的墳塚,不再得血氣之身。我依止於世尊的正法正律,精勤修行,如世尊所說,我已經徹底斷除五下分結(身見結、戒取結、疑結、貪欲結、瞋恚結),證三果阿那含,死後將直接化生天界,於天界續修梵行證阿羅漢。五下分結若有一結不斷,必定會再來欲界受生;然而我不見自己有一結未斷,所以不會再來欲界受生。」


長者於是從床上坐起,盤腿端坐,繫念面前,而說偈言:


「我享用此生持戒、修定、觀慧所累積的功德資糧,廣度種種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人間苦難。布施那些精進修行的良福田,厚植五種功德力。


雖然我是個處於俗家修行的居士,但是以這樣布施的欲願,證得三果的福利,已經使我免除再來欲界受生的種種危難。


我知道,透過在世間所聞習的知見,想要遠離種種危難、而生安樂,是有困難的;所以我隨順等正覺的教導,供養持戒清淨者,供養離欲修習清淨身、口、意的梵行者,供養斷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也供養聞佛陀聲教而修行的聖者。
隨順這種超凡越俗的見解,對於這些殊勝的修行人,經常親手供養,終必獲大果報。


常行眾多布施,而且都是布施給良福田,此世命終之後,將直接化生天界,
具足天界五欲(天色、天聲、天香、天味、天觸)之樂,那種光明、潔淨、清香、美妙,是世人無法想像的,心是無量無邊的喜悅和安樂。


能獲得這麼勝妙的果報,是因為不慳悋的緣故。得隨善業而往生天界,沒有不歡喜的。」


質多羅長者從容說完此偈,內心保持正知正念而命終,死後直接化生四禪天中的不煩熱天。


那時,已成為天人的質多羅,起這樣的心念:「我不應該只是停留在這裡,應當前往地球世間,禮敬諸位上座比丘。」於是,就像大力士輕易而迅捷的屈伸手臂一般,質多羅天子以天神的神力,瞬間來到諸位上座比丘安居的菴羅林中,全身散放耀眼的天光,照亮整個菴羅林。


當時,恰好有一名比丘,於夜間走出寮房,在空露地上經行。看見這麼殊勝明耀的光芒,普照整個樹林,即說偈問道:


「是誰在虛空中,散放這麼絕妙的天色?這明光,好像閻浮檀沙金所堆成的純金山,那麼潔淨光輝!」


質多羅天子說偈答言:


「我是天人王,佛陀瞿曇名下的弟子,曾經是在菴羅林中修行的質多羅長者。
我持戒清淨圓滿,攝心專一正念,內心常住於寂靜中,具足解脫身,也具足智慧身。


我已如實知法的真實與尊貴,為了見證法而來,仁者!你也應當知道法的勝妙!我將於不煩熱天繼續修行,證入涅槃。世尊的教法,就是通向究竟解脫的涅槃法!」


質多羅天子說完偈言後,即以神力消失不見。 (張碧華)

 

◆提要

人界中貪、瞋、癡不斷,欲諍、見諍不斷,雖已演化出種種控制與協調機制,卻仍無助於人間平等、公義與和平的到來。所以,千古以來,人類的心靈繼續期待聖王出世、正法治化,以實現真正的人間天堂。而集欲界聖王之威德、福德與智慧之大成的,沒有比印度宗教傳說中的「轉輪聖王」更殊勝的了。然而,質多羅長者作獅吼說:「轉輪聖王亦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毫不留戀、遲疑,自證阿那含,直接化生不煩熱天,不還欲界受生,不作轉輪聖王。這是值得猶在追逐五欲利樂的眾生深切反省的。


質多羅長者在人間時,以居士身分,勤於布施、持戒、聞法、修法,終於獲得殊勝的修行成就,是在家修行人的典範,使我們不致以身處五欲世間,作為逃避自增上、法增上的藉口;更激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平實的努力學習,一點一滴消化自己的無明、欲貪,為朝向生命品質的提昇與淨化,而喜悅的聞、思、修。


質多羅長者,為學習佛法的人,見證了在家修行的可能性,增益了在家學佛人的信根、信力與歡喜心。善哉!質多羅長者!

 

◆註釋

①五種力:雜阿含經中的「五力」,指信力(四不壞淨)、精進力(四正斷)、念力(四念處)、定力(四禪)、慧力(四聖諦),是通向解脫的五種力量。另,中阿含︽賢愚經︾諸經要集十一,說明五種布施力∣∣一施遠來者,二施遠去者,三施病瘦者,四施飢餓者,五施智法人。(以上供讀者解經參考)


②閻浮檀:相傳是流經閻浮樹間的河流。河中產沙金,金的色澤赤黃帶有紫焰氣,為金中最高貴者。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錄五:勇猛精進的隨死念

比丘修念死,願我活嚼一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
比丘修念死,願我活或入息已而出息、或出息已而入息間,
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
諸比丘!此等比丘,不放逸而住,為盡諸漏,猛利修念死故。


◆讀經筆記
以下選錄的四篇經文,是世尊教誡弟子應該如何精進修習隨死念。

第一、第二篇經文,講述佛陀在集會中勉勵弟子們:「你們應當常思惟死想,多修習念死,一定可以獲得大果報、大福利,就像沐浴在甘露中體證到正法的清涼,乃至永滅熾燃、完全沈浸在如甘露般清涼的涅槃界之中。」
聽到佛陀如此說,在座的比丘們,紛紛起來報告他們的修習心得:

有比丘說:「當我修習念死時,我這樣思惟觀想:我只剩下七日可以活了,所以我要充分把握這七天的時間,思惟、修學世尊所教導的解脫法,趕快得到佛法的利益,讓死後沒有遺憾。」陸續有些比丘,起來報告他們修習念死的方法:

有人觀想只剩六日、或五日、或四日、或三日、或二日、或一日一夜、或半日、或剩下一頓飯時間、或剩下四五口飯時間可活,所以把握這些時間努力修行。
佛陀結論說:「像這樣的修習念死,都算是放逸的。因為,如此修習,對於促進滅盡所有煩惱,成效緩慢。」
「真正不放逸的修習念死,是觀想自己只剩下一口飯、或一口氣時間可活,所以我要充分把握當下,全心全意修學世尊所教導的解脫法,趕快得到佛法的利益,讓死後沒有遺憾。這樣勇猛銳利修習念死,才有助於儘速滅盡所有煩惱。」

佛陀特別舉婆迦利比丘為例,教誡諸比丘:「你們思惟死想,要像婆迦利比丘一樣。婆迦利能夠善巧的思惟死想,而厭患此身的惡露不淨。比丘思惟死想時,應當繫念面前,心安穩不搖動,如實觀察出息、入息,於出入息間配合思惟七覺分--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對於你們修證如來法將大有幫助。為什麼呢?你們將觀察到:一切諸行皆空、寂,所有生起、壞滅的現象都是幻化、不實有的。所以,比丘!當於出入息間精進思惟死想,可以了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

第三、四篇經文,佛陀教導比丘應該如何念死、思擇,再配合修習七覺分,於修道路上必得大成果、大福利:

「當白天過去、黑夜降臨之時,比丘應當如此思擇:『白日已過、黑夜降臨了,在這個晚上,有諸多因緣會令我致死:或被毒蛇、蠍子、蜈蚣螫咬,或失足摔倒、或飲食不調、或遭遇狂熱、痰堵、風災等亂我性命,令我致死,是我修道之障礙。』比丘應當接著這樣思擇:『如果我於今夜命終,就會障礙、終止我此今的道業,我現在是否仍有未斷盡的惡不善法?』」

「如果比丘這樣觀察、思惟之後,了知自己尚有惡不善法未斷除,為了把握有限的時間儘快斷除惡不善法,他就會生起強大的增上欲,精進、勇健、猛力、持續不退、正念、正知,思惟善法斷除惡不善法。就好像火燒衣服或頭髮,那麼十萬火急,為了快快滅火,一定要精進、勇健、猛力、持續不退、正念、正知,直到身上的火完全滅盡為止。」

「如果比丘這樣專精念死,這時方便修習念覺分,正念、正知,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然後思擇:『我尚未斷盡惡不善法,今夜命終,我將無法繼續修行、不得正法的福利。』這時方便修習擇法覺分,擇善法對治惡不善法,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擇法已,於是精進修學善法,這時方便修習精進覺分,已生惡法速令斷、未生惡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廣,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精進已,將會離斷惡不善法而生喜,這時方便修習喜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心喜已,得輕安,這時方便修習輕安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輕安已,心穩定、統一,這時方便修習定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心穩定、統一已,捨心住,這時方便修習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如是,該比丘於夜晚精進修習念死俱七覺分,若是圓滿成就七覺分,正念、正智、捨心住,則明覺、解脫。」


「又,當黑夜盡、光明現之時,比丘應當這樣思擇:『黑夜已過、白晝來臨了,在這個白天,有諸多因緣會令我致死:或被毒蛇、蠍子、蜈蚣螫咬,或失足摔倒、或飲食不調、或遭遇狂熱、痰堵、風災等亂我性命,令我致死,是我修道之障礙。』比丘應當接著這樣思擇:『如果我於今晝命終,就會障礙、終止我此今的道業,我現在是否仍有未斷盡的惡不善法?』」


「如果比丘這樣觀察、思惟之後,了知自己尚有惡不善法未斷除,為了把握有限的時間儘快斷除惡不善法,他就會生起強大的增上欲,精進、勇健、猛力、持續不退、正念、正知,思惟善法斷除惡不善法。就好像火燒衣服或頭髮,那麼十萬火急,為了快快滅火,一定要精進、勇健、猛力、持續不退、正念、正知,直到身上的火完全滅盡為止。」


「如果比丘這樣專精念死,這時方便修習念覺分,正念、正知,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然後思擇:『我尚未斷盡惡不善法,今晝命終,我將無法繼續修行、不得正法的福利。』這時方便修習擇法覺分,擇善法對治惡不善法,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擇法已,於是精進修學善法,這時方便修習精進覺分,已生惡法速令斷、未生惡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廣,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精進已,將會離斷惡不善法而生喜,這時方便修習喜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心喜已,得輕安,這時方便修習輕安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輕安已,心穩定、統一,這時方便修習定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心穩定、統一已,捨心住,這時方便修習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如是,比丘於晝時,精進修習念死俱七覺分,若能圓滿成就七覺分,正念、正智、捨心住,則明覺、解脫。」


佛陀告訴比丘們:「如果白天、夜晚、不分晝夜,都這樣精勤思惟、憶念死亡的逼迫,必能產生強大的增上欲,配合七覺分修習、多修習,必得大果報、大福利,就像沐浴在甘露中體證到正法的清涼,乃至永滅熾燃惱熱、完全沈浸在如甘露般清涼的涅槃界之中。」

◆經文:佛光版《增壹阿含經》七法(四十)七日品之二、362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修行死想,思惟死想。」

時,彼座上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常修行、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汝云何思惟、修行死想?」

比丘白佛言:「思惟死想時,意欲存七日,思惟七覺意,於如來法中多所饒益,死後無恨。如是,世尊!我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非行死想之行,此名為放逸之法。」

復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任修行死想。」

世尊告曰:「汝云何修行、思惟死想?」

比丘白佛言:「我今作是念:意欲存在六日,思惟如來正法已,便取命終,此則有所增益。如是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汝亦是放逸之法,非思惟死想也。」

復有比丘白佛言:「欲存在五日。」或言四日,或言三日、二日、一日者。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止!止!比丘!此亦是放逸之法,非為思惟死想。」

爾時,復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忍修行死想。」比丘白佛言:「我到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出舍衛城,歸所在,入靜室中,思惟七覺意而取命終。此則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亦非思惟、修行死想。汝等諸比丘所說者,皆是放逸之行,非是修行死想之法。」

是時,世尊重告比丘:「其能如婆迦利比丘者,此則名為思惟死想。彼比丘者,善能思惟死想,厭患此身惡露不淨。若比丘思惟死想,繫意在前,心不移動,念出入息往還之數,於其中間思惟七覺意,則於如來法多所饒益。所以然者,一切諸行皆空、皆寂,起者、滅者皆是幻化,無有真實。是故,比丘!當於出入息中思惟死想,便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如是,比丘!當知作如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文:《漢譯南傳大藏經》增支部經典四、六集、第二、可念品19經

一時,世尊住那提迦之塼瓦堂。

於其處,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

彼等諸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曰:「諸比丘!若修念死,多所作,則有大果、有大利,沐浴於甘露、究竟於甘露。諸比丘!汝等修汝等之念死耶?」

語如是之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一日一夜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次,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一日,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食一鉢食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嚼四、五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嚼一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或入息已而出息、或出息已而入息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語如是之時,世尊告彼等諸比丘言:

「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一日一夜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又謂: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一日,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又謂: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食一鉢食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又謂: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嚼四、五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諸比丘!此等比丘,放逸而住,為盡諸漏,緩慢修念死。」

「然而,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嚼一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又謂: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或入息已而出息、或出息已而入息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諸比丘!此等比丘,不放逸而住,為盡諸漏,猛利修念死故。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我等乃不放逸而住,為盡諸漏,當修猛利之念死。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經文 《漢譯南傳大藏經》增支部經典四、六集、第二、可念品20經

一時,世尊住那提迦之塼瓦堂。

於其處,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若修念死,多所作,則有大果、有大利,沐浴於甘露、究竟於甘露。諸比丘!又云何修、云何多所作,則念死有大果、有大利,沐浴於甘露、究竟於甘露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應思擇:『晝往夜來之時,我之死緣多,或有毒蛇咬我、或有蠍子螫我、或有百足螫我,是故我當死,是我之障礙。或躓礙而仆、或我食物受災殃、或我熱狂而亂、或我痰堵而亂、或我刀風而亂,是故我當死,是我之障礙。』諸比丘!此比丘應如是思擇:『我未斷惡不善法耶?是夜命終當為我之障礙。』」

「諸比丘!若比丘觀察我未斷惡不善法,是夜命終當為我之障礙,諸比丘!若如是知,則彼比丘為斷其惡不善法故,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諸比丘!譬如衣之燃燒、或頭之燃燒,如為止滅其衣或頭之燃燒,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正如是,諸比丘!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法故,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

「復次,諸比丘!若比丘觀察我猶未斷惡不善法,是夜命終為我之障礙,諸比丘!若如是知,則彼比丘,晝夜隨學善法而以其喜、欣而住。」

「諸比丘!復次,世間有比丘,應思擇:『夜往晝來之時,我多死緣,或有毒蛇咬我、或有蠍子螫我、或有百足螫我,是故我當死,是我之障礙。或躓礙而仆、或我食物受災殃、或我熱狂而亂、或我痰堵而亂、或我刀風而亂,是故我當死,是我之障礙。』諸比丘!此比丘應如是思擇:『我未斷惡不善法耶?是晝命終當為我之障礙。』」

「諸比丘!若比丘觀察我未斷惡不善法,於晝命終當為我之障礙,諸比丘!若如是知,則彼比丘為斷其惡不善法故,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諸比丘!譬如衣之燃燒、或頭之燃燒,如為止滅其衣或頭之燃燒,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正如是,諸比丘!彼比丘為斷其惡不善法故,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

「復次,諸比丘!若比丘觀察我猶未斷惡不善法,是晝命終為我之障礙,諸比丘!若如是知,則彼比丘,晝夜隨學善法而以其喜、欣而住。」

「諸比丘!若如是修念死、如是多所作,則有大果、有大利,沐浴於甘露、究竟於甘露。」

 

◆經文:雜阿含經印順本覺支相應39經、大正本742經、佛光版754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修習隨死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習隨死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隨死念俱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附錄四:思惟死亡的逼迫

佛告大王:「如是!如是!經常磨迮,謂惡劫、老、病、死,磨迮眾生。

當作何計?正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勤方便。」

◆讀經筆記
思惟死亡的逼迫,能起增上欲,精勤修行。本篇經文中,佛陀用巧妙的譬喻,教導終日忙於政務、疏於修善的波斯匿王,重新省思生命的重心。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某日,波斯匿王身上沾著塵土來拜見佛陀,向佛陀稽首禮足之後,坐在一旁。
佛陀見狀,就問:「大王!您風塵僕僕,是從何處而來?」

波斯匿王答:「世尊!我經過灌頂儀式接掌王位,是一國之君,於眾人中隨意自在。我得努力統領國土、攝理政務,忙碌得很!我剛剛才結束巡察,直接來此面見世尊。」

佛告大王:「我有事請問大王,請您隨己意回答。譬如有人從東方來,這個人誠信可靠,和您淵源深厚,從沒說過謊,他告訴大王:『我從東方來,看見一座大石山,寬廣高大、漫天蓋地、無堅不摧、轟隆隆朝著這裡磨地而來。所經之處,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全被磨碎,體無完膚。』這時,南方、西方、北方也各有人來,同樣誠信可靠,和您淵源深厚,從沒說過謊,他們告訴大王:『在南方、西方、北方,都看見大石山,寬廣高大、漫天蓋地、無堅不摧、轟隆隆朝著這裡磨地而來。所經之處,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全被磨碎,體無完膚。』大王!您意下如何?這麼極端恐怖、險惡的殺身之禍即將臨頭,眾生無一可以倖免,連人身都難得了,這時節,您會怎麼打算呢?」

大王想了想,答言:「唉!如果當真碰到這種毀滅性的大災難,還有什麼可想、可計謀的呢?除了好好運用這個難得的人身,行善法、修善業、積福德,於佛陀教授的正法、正律專心精進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了!」

佛問:「大王!您現在何以說:『面對這樣險惡、恐怖的災難,眾生難活,連人身都難得了,除了行善法、修善業、積福德,專精修習佛陀教授的正法、正律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您不再說:『我是一國之王,眾人之首,於眾人中隨意自在。當王,就必須治理國土大地、眾人事務』?」

大王白佛:「世尊!我說自己『於眾人中隨意自在』,那只是太平盛世、閒嗑牙的論調罷了!事實上,當個國王,統理國土,保衛家園,可是費盡心機。王與王間,口舌之爭、財力之爭、軍力之爭,鬥爭不斷。若是與鄰國發生戰爭,出動象兵、車兵、步兵和對方一較高下,排場陣仗就更大了!在這些時候,即使身為一國之尊,也毫無自在可言,因為有衝突必有輸贏,贏了怕對方日後報復,輸了怕國破人亡,總是提心吊膽,能說什麼『自在』!光是這些世間紛擾,都會令我不得自在了,更何況,面對像世尊所說的,那種國土崩壞、寸草不留、人命不保的大災難!都這麼朝不保夕的時候了,還去在意什麼國土、政務,當然要把握短暫的光陰,好好修法,求個現世自在、後世安樂啊!王的身分再尊貴、寶藏再豐富、武力再強大,也敵不過險惡的劫難、死亡的威脅,一切終歸壞滅,終究一無所有!所以我才說:『面對這樣險惡、恐怖的災難,眾生難活,連人身都難得了,除了行善法、修善業、積福德,專精修習佛陀教授的正法、正律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

佛告大王:「就是這樣!這就對了!險惡的年代、以及老、病、死,就像那四方而來的大石山,折磨、逼迫眾生!面對這些險惡的逼迫,應該如何才能超脫呢?正是應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進修習。」

這時,世尊說偈言道:

「滾滾大石山,堅實又高廣,從四方而來,磨壓此大地;
壯盛雄兵馬、咒術漫天灑,絲毫不能擋,石山四面襲。
惡劫、老、病、死,猶如大石山,常磨壓眾生,凶險又恐怖,
四種大族姓、栴陀羅獵師、在家或出家、持戒或犯戒,
不論何身分,無人能倖免,一切皆磨滅,無能令不滅。
所以聰慧者,善觀察己利,歸依佛、法、僧,淨信不動搖,
隨順修正法,清淨身、口、意,現世人稱善,命終得生天。」

佛陀說完此經後,波斯匿王聽聞佛陀的開示,歡喜隨喜,行禮後離去。

 

◆經文:印順本剎利相應18經、大正本1147經、佛光版1130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白日身蒙塵土,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佛言:「大王!從何所來?」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彼灌頂王法,人中自在,精勤方便。王領大地,統理王事,周行觀察,而來至此。」

佛告大王:「今問大王,隨意答我。譬如有人從東方來,有信有緣,未曾虛妄,而白王言:『我東方來,見一石山,極方廣大,不穿不壞,亦無缺壞,磨地而來,一切眾生草木之類悉磨令碎。』南、西、北方亦有人來,有信有緣,亦不虛妄,而白王言:『我見石山,方廣高大,不斷不壞,亦不缺壞,磨地而來,眾生草木悉皆磨碎。』大王!於意云何?如是像貌大恐怖事,嶮惡相殺,眾生運盡,人道難得,當作何計?」

王白佛言:「若如是者,更無餘計,唯當修善,於佛法、律專心方便。」

佛告大王:「何故說言:『嶮惡恐怖於世卒起,眾生運盡,人身難得,唯當行法、行義、行福,於佛法教,專精方便。』何以不言:『灌頂王位為眾人首,堪能自在。』王於大地,事務眾人,當須營理耶?」

王白佛言:「世尊!為復閑時言:『灌頂王位為眾人首,王於大地,多所經營,以言鬪言,以財鬪財,以象鬪象,以車鬪車,以步鬪步,當於爾時,無有自在,若勝若伏。』是故我說:『嶮惡恐怖卒起之時,眾生運盡,人身難得,無有餘計,唯有行義、行法、行福,於佛法教專心歸依。』

佛告大王:「如是!如是!經常磨迮,謂惡劫①、老、病、死,磨迮眾生。當作何計?正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勤方便。」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有大石山,高廣無缺壞,周遍四方來,磨迮此大地;
 非兵馬咒術,力所能防禦,惡劫、老、病、死,常磨迮眾生。
 四種大族姓、栴陀羅獵師、在家及出家、持戒、犯戒者,
 一切皆磨迮,無能救護者。是故慧士夫,觀察自己利,
 建立清淨信,信佛、法、僧寶,身口心清淨,隨順於正法,
 現世名稱流,終則生天上。」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註釋

①惡劫:「劫」意譯分別時分、分別時節,指一段很長的時期。原為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極大時限之時間單位,後來佛教沿用,視之為不可計算之長大年月。惡劫,可解釋為險惡的時代,譬如天災、兵禍、瘟疫等重大災難,令人命危脆、民不聊生。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