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如來禪』系列講座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淨光(生明)法師龍山寺『四念處』系列講座(一)

★淨光(生明)法師龍山寺『四念處』系列講座(一): 1.得真如法,自度度人
■第一場全紀錄 第一課:從正覺到解脫的根本內證之道1

時值農曆七月的孝親月,許多地方都在舉辦中元普渡法會。而何謂「超渡」?就是超渡我們個各個層面的覆蓋,打開智慧—讓所有聞法眾可以因此得利,冥陽兩利的法會才是真法會,有”法”才能真正滋潤眾生,開啟內在光明。

我們學習佛法就是為了得真如法¸如何對生命的真實有深徹的洞見與了解,依此來回應種種生命經驗,而能真正度諸憂悲,斷諸苦惱。到底甚麼樣的”法”可以讓心地清淨,度越憂愁悲傷,斷除痛苦煩惱?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四念處』便是讓我們明見生命緣起之道的真如法……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淨光(生明)法師龍山寺『四念處』系列講座(一): 2.止息追逐,得大解脫
■第一場全紀錄第二課:從正覺到解脫的根本內證之道2

生而為人無法逃避的制約就是不斷在自我投射中,處在不安疲憊的狀態,即便如此,卻無力跳脫仍在過程中執迷。 但是,我們真的追逐到甚麼? 這種止息不下來的追逐,就是生死輪迴的關鍵。

因此,如果沒有看到生死輪轉的寂滅之道,我們的生命將永遠沒有出路……

★淨光(生明)法師龍山寺『四念處』系列講座(一): 3.勤習四正斷,順修八正道,滿足七覺支
■第一場全紀錄 第三課:從正覺到解脫的根本內證之道3

「有一乘道,能淨眾生,度諸憂悲,滅諸苦惱,得真如法,謂四念處」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過去、未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嬴,墮障礙品、 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白佛言:「…我聞世尊說法,轉轉深、轉轉勝、轉轉上、轉轉妙;我聞世尊說法,知一法即斷一法,知一法即證一法,知一法即修習一法,究竟於法,於大師所得淨信,心得淨。世尊世等正覺!」

「譬如國王有邊城,城周匝方直,牢固緊密,唯有一門,無第二門,要知人民,唯從此門,更無他處。」

「諸比丘!甚麼是休息四念處之順道呢?就是八支聖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諸比丘!八正道是修習四念處的順道。」亦即,修習八正道才能圓滿成就四念處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淨光(生明)法師龍山寺『四念處』系列講座(一):4.熱誠、正知、正念, 調伏世間貪憂
■第一場全紀錄 第四課:從正覺到解脫的根本內證之道4

生命不是被境界決定,如何回應境界才是重點;世界怎麼樣不是問題,我們如何看世界才是問題?心態不同所產生的影響會不一樣…...

願意為自己的生命完全負責,隨時了知自己的狀態,何因何緣產生甚麼樣的影響?保有清晰的覺知意識並培養熱誠、正知、正念的態度,才能在動盪起伏的緣生境界中開始修習四正斷,調伏世間貪憂……

**摘錄「覺悟心要四念處」P.158
「何等為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食集則身集,食滅則身沒。如是,隨集法觀身住,隨滅法觀身住,隨即滅法觀身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永無取著」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淨光(生明)法師龍山寺『四念處』系列講座(一):5.隨觀四念處的集與滅就是順逆觀察十二因緣
■第一場全紀錄 第五課:從正覺到解脫的根本內證之道5

隨觀四念處集與滅,就是正觀四念處之緣起與緣滅,如實知見五蘊之集與滅,進而如實知見十二因緣之集與滅,如實面對可意境與不可意境的身心狀態,知味、知患,才能厭離喜貪,離欲解脫。

只要如實依循佛陀法教,斷五蓋、住四念處、修七覺支,了知三世因緣的輪迴業報,於諸境界無所取著,不隨境轉,眾生所證悟的境界和佛是沒有差別,亦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修習四念處,自護護他,就是修習菩薩道!!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淨光(生明)法師龍山寺『四念處』系列講座(一):6.從凡夫地到究竟正等正覺
■第一場全紀錄 第六課:從正覺到解脫的根本內證之道6

本節主要開演修學的次第,佛陀開示從年少比丘開始直到阿羅漢每個階段都要修習四念處。佛陀自菩提樹下悟道,弘法四十五年,教導四眾弟子正觀五陰、六入處、十二因緣…等法門,一切教法皆順趣涅槃,一切修法皆匯歸四念處。是故佛說:四念處是通向究竟解脫的一乘道。

從修習正智、正念心始穩定,進入法住次;不斷的洞察生命更深細的層面,直到究竟解脫。了知多少種欲貪,就會有多少種苦;只要欲貪滅盡,苦也會滅盡,就如出水蓮花,於法遠離,而不住著。

因此,對待所有生命,唯有善待,沒有期待,才能慢慢捨諸重擔,盡諸有結。自身生命品質守護了,也才有能力守護他人生命品質,在三依一向(依遠離、依離欲、依滅、向於捨),自護護他中,漸次遠離生死輪迴的鎖鏈。此乃自度度他的真實義。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四種清淨斷苦源

有一回阿難帶著徒眾在遊行,他跟徒弟說:「有四種修行方式能獲得清淨,而捨斷一些不恰當的投射、情緒跟做法。哪四種呢?就是: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解脫清淨。

1. 戒清淨斷:就是透過持戒,守護自己的身口意行,而捨斷一些欲惡不善法。
2. 心清淨斷:就是培育覺察力,念住於出入息,增長心的穩定與清淨,不被雜想妄想拖得太久,這就是依心清淨而捨斷一些欲惡不善法。
3. 見清淨斷:
(1)用一般的話來說,就是:要懂得愛自己、愛別人,而不去論斷生命。
每個人都是想從別人得到愛,因此,你必須先懂得愛自己。所謂愛就是以智慧慈悲善待自己,也以智慧慈悲善待別人。不去論斷自己的生命,也不去論斷別人的生命;不向自己丟石頭,也不向別人丟石頭。
(2)用正規的佛法字眼來說,就是:依因緣法的正見而捨斷欲惡不善法。
佛法的正見就是因緣法,亦即認識到生命就是六根接觸六境而六識生起,這樣不斷開展的一個歷程,不會固定不變,不會事事如你的意,因此依這個正見敞開心思,接受大大小小的一切生命經驗,而捨斷更深細的不恰當的看法及情緒上的需求。
4. 解脫清淨斷:就是透過前面三種修學清淨而達到「沒有對礙」,不再活在以我見為中心的人我角力裡面,依因緣法、緣生法的正見來回應生命,而不再有不恰當的感情的投射,所以心解脫,捨斷一切欲惡不善法,超越人間世的苦難。

●問答釋疑:
問1:修專注的時間很短,怎麼訓練?
問2:早上提到在「淨心譬如鍊金」的第五階段中,還會有一種有所對、卡住的感覺,那是指什麼呢?
問3:在覺知出入息的第三階段(覺知全息),應當如何去覺知呼吸在轉換時的那個空檔?
問4:為什麼在練氣的時候,會有頭昏的狀態,甚至會想嘔吐?

※四種清淨斷是佛法的學習,也是生命的學習,
※歡迎您點按下面影片,聆聽法談內容!

06.持續念住‧熟悉生命

修安般念,念住在出入息上不是在做苦工,而是開始在學習熟悉你的生命,覺知到呼吸時當刻的生命現象,心理上面可以也應該帶著一種美好而感恩的心在覺知自己的出入息,因為第一步其實就是最後一步,禪修到最後也只是一種美好而感恩的心,所以念住出入息不是一種辛苦無聊的修鍊,而是練習開始跟自己的生命做朋友,開始了解自己的生命,學習感謝自己的生命,這是很重要的一種心態,用這樣的心思禪修才容易上路,因為你喜歡!因此,每一次禪坐的時候,生命就得到休息、滋潤、滋養。

※歡迎您點按下面影片,聆聽佛陀教導的靜心之道!

07.穿越幽谷‧再見光明

有學員問:為什麼我們常常在碰到一些狀況時,會生起瞋心,而且會覺得都是別人不對?怎麼超越?也有人問:什麼是禪?或問:怎麼樣把觀呼吸或所謂的禪修融入到生活之中。

生明法師藉由悉達多太子覺悟的歷程,以及從因緣觀的角度切入禪修的要點,來探討這三個問題的根本核心,也就是去弄清楚:修行所為何事?它能夠在我們的人生及生活上面帶來什麼效益?法友!您是在禪修滅苦,還是為禪修所苦?請耐心地聽完整個法談,相信您定能從這段法音訊息當中,更正確地定位自己的知見與修道,讓你將禪堂裡學到的禪修技術能夠真正對我們的人生及生活帶來利益──智慧慈悲的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守護自己、守護別人。

生命的成長本來就不會是一趟簡單的旅程,每一個人在這過程中,一定會經歷各種的錘鍊,但你經驗到的生命的痛苦並不是不好的事情,因為它是在呼喚你更深廣的智慧與涵量,來穿透迷障及超越苦難,這就是生命(成長)的秘密,是修道過程的秘密,也正是悉達多太子覺悟的秘密。所以不用抗拒或排斥你生命中目前看似無法承受的苦,走過之後,你會發現,原來這些痛苦經驗卻是你生命當中最大的福廕。

禪修不只是培養或學習一些技術,而是要運用這些技術─得到如實知見,轉變思想,轉化你的感情需求─這是佛陀自己走過的道路,他跟我們分享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因為你也能做到,所以他才跟我們分享,請相信佛陀!相信自己!用智慧把自己從苦難中放生出來,然後得到真正脫胎換骨的再生。

※請點按影片聆聽法師敘述悉達多太子感動的尋道歷程,
也願您能從這段法音之中,找到自己修行的方向與道途,
然後勇敢地走出黑暗,堅定前行;穿越幽谷,再見光明!

08.放鬆導引禪修 (音樂版)

這是藉由呼吸達到放鬆的導引禪修
你可以盤腿,也可以用任何你喜歡
身心放輕鬆,不要有任何壓力
禪師說吸氣你就隨著吸氣,說呼氣你就隨著呼氣
帶著覺知,愉快放鬆的吸氣
帶著覺知,愉快放鬆的呼氣
把你的心倚靠在呼吸上
安住在當下的寧靜之中
享受你的呼吸......
享受這片寧靜......

※請點下面影片,跟著法師的導引練習!

09.共修的相互增上

想要能夠在聞法過程中體會到法的意義與力量,那就要認真禪修,也就是要有覺察力,覺察到身心現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然後才能更有覺察力,覺察到覺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佛陀宣說的所有經法與教法其實都是禪法,都是祂實修實証的生命經驗,所以你對自己的身心現象,它怎麼樣在發生?怎麼樣在集起?怎麼樣在變化?何因何緣而發生?何因何緣而在變化?對於這些過程你必須有一定的覺察力,才會發現佛陀的教法都是在講你,講你的身心經驗,也才不會法是法,而你的身心是你的身心。

所以每個人都應當鬆坦地收攝精神,提起深細的覺察力,產生觀照的能力,守護自己身口意的品質跟影響,也守護別人禪修的品質,讓這裡真正成為法光明的莊嚴道場,增上自己,增上別人,增上世間。

共修環境的氛圍跟品質是大家透過每個人內在的心力互相在凝成的,比如有些人來參加禪修是想開悟,有些法友是想離苦,有些法友是想對自己有更清明的了解,這些都是善向正向的投射,因此我們每個人不只對自己有責任,對來一同禪修的每一個朋友也都有責任,不要讓自己變成一種向下拉址的力量。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法師講述共修的增上因緣!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年6月淨光(生明)法師十日禪法談(1-4集)

01-1.持戒是為了不願傷害別人
※法談摘要:
怎麼樣讓自己這一趟難得的人生旅程,既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關心我們的每一個人,這是我們在人生的歷程當中,都會想要達到的一個生活品質,沒有人會希望,走過一趟人生之後,覺得對不起這趟人生,或者愛我們、關心我們的人,而沒有機會請求他們原諒,表示我們的道歉跟感謝。那如果你想要無負於此生,而且坦然無負於那些愛我們、關心我們的人,就應當努力去學習:很自覺性地,讓我們的身口意行為,不會成為別人痛苦煩惱的來源。

縱使一開始我們會感覺自己還做不太來,但是因為知道身口意行為所帶來的影響,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痛苦煩惱的來源,所以我們願意勉強自己一點,提起意志的力量,轉化自己身口意的品質。比如,原本要講氣話,收回去!不說了!原本要產生粗暴的動作,覺察到了!停下它來!這裡頭都需要覺知、調伏,才能夠有轉化的力量,它不是由外而來的一種壓抑的力量,它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真誠的希望──希望別人不會因為我們的身口意行而受傷而煩惱痛苦......

※請點下面YouTube影片,聆聽生明法師禪修法談 !

01-2.期待是苦惱的根源
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管控不了自己的身心狀態,不是我們不願意,而是彷彿我們的身心像一隻強大的野牛,牠一不高興的時候,你怎麼都拿他沒辦法,為什麼呢?其實這跟我們整個成長的歷程有關。

是怎樣的成長歷程造成我們不能管束自己心裡的這種衝力呢?其實是因為,從小時候起我們在親子關係的對待中,就有很多的錯敗,這些錯敗就來自於我們的──期待,而這份期待正是我們痛苦煩惱的根源。 

※請點下面YouTube影片,聆聽生明法師禪修法談!

01-3.淨心譬如鍊金
佛陀說:淨心譬如鍊金。鍊金的過程是先去除大石塊,再去除小石頭、細砂礫,然後再用火鍊以去除金礦中的雜質成為純金,最後再不斷錘鍊而變得柔軟光澤可用。淨心乃至生命的轉化也是如此,這是有方法、次第與過程的,首先就是要對自己有耐心,很自覺的去接納自己,像父母照顧哭鬧的小孩那樣,你要懂得抱抱自己、接納自己,學習去呵護自己的生命,但呵護不是縱容,而是有方法、次第的鍊金的過程:

(1)第一步是持戒,去除生命中的大石塊,讓自己的行為不會成為眾生的傷害,同時要斷除錯誤的見解,了解生命的因緣業報。

(2)第二步,要開始培養覺察力,把負面情緒思想的小石細砂沖掉,這樣對自己的身口意行品質才會有越來越深細的洞察力與管控能力。

(3)第三步,覺察自己對於眷屬的依賴與人我之間的比較,隨時去調伏它。這樣我們就能有自信:在這個人間能夠活得善巧!

(4)第四步,對於這樣的生命的善境界或好的自我評價也不能執取,而要自覺性的去鬆開。禪修不是只有坐在禪堂才叫禪修,禪修就是這樣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中都能夠有洞察、有理解、有超越。

(5)第五步,這時你在六觸入處當中還是會覺得「有所對」、「有對礙」的感覺,因而會生起人我的分別,乃至是非善惡好壞的種種評斷,這裡就是你能不能解脫的關鍵了,你要去發現為什麼會有這種卡住、有所對的感覺,超越這個對礙,才能夠身心自在。

沒有人我、人與眾生之間的那種對礙,這時候你才是用你體會到的真理的角度在與眾生相處,而真正帶來生命的柔軟、喜悅和解脫。......(請觀看完整講述)......

※請點按下面YouTube影片,聆聽師父的禪修法談!

02-1.盡在當前‧安般念
禪修一般表面看起來像是技術面的問題,但是其實,禪法是為了瞭解你整個五蘊運作的狀況,用平常的話來說:禪修就是為了認識生命,精確的說,就是認識你這顆心。如果只是把禪修當作一種技術,那其實只是在禪堂裡面打打坐、修修止禪、修修觀禪、修修因緣觀、修修大手印,當然這些也都可以修,但是其實那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怎麼看待你一切的生命經驗......

很多人學禪十年、二十年,但生命卻仍然充滿苦澀;很多人學禪學到可以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但卻仍然揮不去生命的重重陰影,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拒絕了自己的生命經驗而不自知,事實上,你拒絕自己的生命經驗就是傷害生命,儘管你也許能夠所謂的──坐得很好,但是你內在裡面會帶來真正的和平?會帶來真正的喜樂嗎?

事實上,只要我們有一絲絲對生命經驗的抗拒或否定,當下苦惱就生起了,甚至以苦引苦惡性循環。很多人因為如此而來禪修,這些都有幫助,但是呢?禪修的目的就是要你發現這件事情,所以不是什麼禪定不禪定的問題,而是你的內心有沒有辦法徹徹底底的接納你一切的生命經驗,如果你沒看清這件事情,你的禪修就不會有真正的進展......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禪修基本心態與安般念技巧

02-2.安般念的障礙與坐姿
禪修時會生起不愉快的情緒,或是想到一些事情,讓你的念頭一直跑過去,被牽引了,那怎麼辦呢?根本要點就是:接納!你知道發生了這些事情,但是不用跟著去,也不用否定它而產生那種憎惡的心,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差?雜想怎麼這麼多?千萬不要!有這種心禪修一定上不了路,而且你會越修心越緊,結果你反而變成不喜歡你自己,否定自己,本來沒那麼痛苦卻變得更痛苦。

禪修中雜想很多,心思很浮亂,怎麼辦呢?記住!沒有關係!你要知道本來就是這樣!因為我們大腦裡面經驗記憶的印痕如果沒有經過沈澱、洞察、了解跟超越,它就會繼續這樣運作。所以在禪修的過程當中,要先學習接納發生在自己生命當中的事情,這裡要完成兩個階段:發現它並接納它。然後如果你發現了並接納了,而且能夠再很自然的回到呼吸上來,那就回到呼吸上來,繼續吸氣覺知吸氣,呼氣覺知呼氣,修收攝、安止。

如果你真的好像不容易拉回來,單純的繫念在出入息上面,沒有關係!就坐在那邊──正思惟!如果你也沒有辦法做因緣法的思惟,那也沒有關係!你知道這時候自己在想一些事情,心裡上好像有一些情結,知道了就一樣接納它!然後看你能不能在了解之後試著去鬆開它,如果還是鬆不開呢......

~~不是業障深重啦~~相信自己~~你也能突破障礙~~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講述重要心法!

03.開闊清明的覺知
當你念住出入息或念住在一個固定所緣的時候,你的心思是退回嬰兒的狀態,還是帶著一種深細的覺察而向廣大無邊的四方開放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如果你的心思是退回像在搖籃裡的嬰兒那樣的感覺,那個也沒有不好,但那個是休息(不是修習)。 ...... 

禪修就是在六根觸六境而生識時,保持一種全然的覺知,而沒有任何的執取,在這樣的狀態中,生命有什麼問題呢?其實沒有問題。

生命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腦袋裡面的雜想、妄想、亂想、迷想,都是那些所求不得的複雜心緒在那兒攪動,禪修的要點就是去發現這個事實!然後你就能隨時覺知而不會被牽引。

雖然現在你的覺知還沒有這麼深,但是,它生起你知道它生起。而就你的經驗來講,你知道這些都只是──在生命的歷程當中緣生,而且早就變異的──一些大腦的印痕而已,那它生起有什麼關係呢?你就讓它生起!你不讓它生起,它也生起!你讓它生起,它也生起!因此,你就讓它自然的生起,看著它!覺知它!然後看著它自然的消退,你的覺識就可以保持在相當高的穩定當中,而不會受到牽引,它對當前的經驗能夠有明顯的覺知跟理解,而且是接納與開放的,這是一種沒有任何黏著的心思狀態,所以事實上,它是非常複雜而深細的一種覺識的品質。

我們透過禪境,然後在禪境的支撐下去覺知,這是為了什麼呢?我們想要去到哪裡呢?

學佛或禪修是要從中獲得什麼樣的知識來填充自己的腦袋嗎?為什麼彷彿沒有這些知識概念我們就會對自己沒有信心,怕自己沒有走對路呢?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生命當中那種自信、洒脫、安穩的力量呢?......

佛法中四聖諦的苦諦是什麼呢?所謂苦諦如實知是什麼呢?為什麼第一諦苦諦的內容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你覺得苦諦是在講你心裡的痛苦,還是在講生命的真實呢?

苦諦的第一個“生”是什麼呢?很多人把它叫做入胎、住胎 、出胎、維生、營生,這也沒有錯,但你如果從直接的觀察來看就會發現,生就是生命現象的發生。那麼,什麼是生命現象的發生呢?...... 

禪修不是把自己退回嬰兒的狀態,而是在培養一種開闊而廣大的覺知。禪修不一定要閉眼睛,那只是因為我們心常散亂,所以可以先閉眼睛,心繫在一個固定所緣來練習, 這是一個階段。凡事都不要太迷執,如果真的很沒力了,眼睛張開沒有關係,但是不是東張西望!讓自己眼睛張開又感覺在視覺當中有一種穩定,當你感覺到能看又能夠穩定的時候,你可以移動你們眼睛,......(此處有關止相、舉相、捨相的三個禪修要點及平衡要領,請直接聆聽講述)......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法談內容,釐清重要觀念!

04.立禪與行禪
4-1.立禪
立禪姿勢的要點是全身要放鬆。
雙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腳掌向前自然平伸;膝蓋微微彎曲,不要硬挺。
臀部像坐在高腳椅上,放鬆腰胯的部位。
調整身體整個重心移到腳底的中心(湧泉穴)。
雙手微微向兩側張開下垂,五指不要緊閉,自然鬆開下垂。
胸部和坐禪時一樣,放鬆的分開,寬胸,但不要太過挺胸。
下顎平正,不向內縮也不向上挺,脊柱與頸椎保持直立。
眼睛可以閉起來,也可以輕鬆的放在前面的虛空當中;舌尖輕抵上顎。
立禪站好姿勢以後,其它要領和坐禪一樣;修安般念時,念住於出入息上。
立禪心境很重要,要完全跟自己身體在一起,在一呼一吸之間,融入這一呼一吸當中。
禪修的要點不在姿勢,心境心態要正確,用什麼樣的心境在覺知,決定了你是不是在禪修。

4-2.行禪
行禪若想快速進入安止狀態,則速度越慢越好。
修安止禪的行禪方法:注意移動重心、提腳、移腳、踏地;移動重心、提腳、移腳、踏地...等整個行走動作。踏地時不是腳尖或腳跟先著地,而是整個腳底板平平地踏下去。
自然速度行禪時,以自然的速度走路即可,心念單單覺知在 "踏地"、"觸地" 的感覺就好
行禪時眼光輕鬆地放在約一個身長的前方地上。
行禪的重點是要注意走路時,移動重心、提腳、移腳、踏地的整個行走過程。
行禪要放鬆,走路像行雲流水,沒有衝力;鬆坦的覺知走路過程中,是什麼經驗在發生?
行禪速度可以快也可以慢,但重點在~~『覺知』~~ 鬆坦的『覺知』。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原始佛教覺悟心要:洞見生命真相

1.原始佛教如來禪是介紹2500年前釋加牟尼佛成就正覺、究竟解脫的禪法。

2.原始佛教如來禪介紹的四念處禪法是以雜阿含及相應部為基礎,重現有別於『長部大念處經』及『北傳四念處』的原始佛教禪觀法門。

3.很多人以為觀呼吸就是在觀四念處的身念處,但佛陀是觀呼吸而覺悟嗎?還是觀因緣法而覺悟呢?

4.要成正覺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如實知見生命的實相,佛陀便是順逆觀察十二因緣而覺悟的,而十二因緣是在六觸入處的歷程當中發生,因此,觀十二因緣就是在觀六觸入處的集起變化之過程,覺知我們在這過程中產生的染著、欲望,以及它帶來的痛苦、煩惱。如果我們對這樣的歷程能夠有所了解,不再染著六觸入處的這種經驗,就能夠從生命的經驗當中出苦、脫苦、解脫,這就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的發現.......

5.大家都知道苦聖諦有八苦:生老病死......,但是,什麼是「生」?就是出生、受生嗎?是什麼「生」?就是有了生命嗎?你要對『生』有所洞察,才會知道生命運作的實況,也才能找到覺悟的契機。

※ 生明法師將佛陀覺悟道跡的歷程,沒有遮遮掩掩,沒有欲語還休,毫無保留的真誠與您分享正法的光華,歡迎您點按下列連結觀看,讓我們一起跟著佛陀的足跡,一步一步走出自己覺悟的生命,寂靜安詳!

02.憂苦止息的入口處

1.介紹原始佛教觀集滅法之受念處與今日南傳佛教觀生滅法之受念處的差別。
2.放下組織的樊籬,依循真理為指歸。
3.正本清源:四念處是一乘菩提道,是究竟法而非基礎法。

■雜阿含609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四念處集,四念處沒,諦聽!善思!何等為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1)食集則身集,食滅則身沒,如是,隨身集觀住,隨身滅觀住,隨身集、滅觀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永無所取。
(2)如是,觸集則受集,觸滅則受沒,如是,隨集法觀受住,隨滅法觀受住,隨集、滅法觀受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都無所取。
(3)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沒,隨集法觀心住,隨滅法觀心住,隨集、滅法觀心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
(4)憶念集則法集,憶念滅則法沒,隨集法觀法住,隨滅法觀法住,隨集、滅法觀法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是名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所以受念處在雜阿含是在觀受的集、滅而不是受的現象生滅,是要了知受的因緣而不只是在覺知受或觀受的感覺。
  心念處亦然,雜阿含是在觀心的集、滅而不是心的現象生滅,是要了知心理狀態的因緣而不只是在覺知心理的狀態。
  觀現象的生滅是禪定所緣,觀現象的集滅則是智慧所緣,佛陀是觀十二因緣的集與滅而覺悟,觀集滅法才是與四聖諦相應的智慧之道,也只有智慧之道才是佛陀發現的究竟解脫正道。

※請點按下列影片來共同探究原始佛教的四念處禪法。

03.一乘道即無上道

 有一次舍利弗稱讚如來:「我深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沒有任何沙門、婆羅門的智慧跟世尊覺悟的智慧相同或更高。」佛陀先讚許他,但接著質問他:「你知道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心中的戒、法、慧、明、解脫是如何,所以才這麼說嗎?」舍利弗說:「沒有。」於是佛陀又問他:「那你為什麼敢說,我深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沒有任何沙門、婆羅門的智慧跟世尊覺悟的智慧相同或更高呢?」舍利弗接著說了很重要的一段話,他說:「我不能知道諸佛世尊心中的戒、法、慧、明、解脫是如何,但是我知道諸佛世尊的覺悟之『法』,我聽聞世尊教導這個覺悟之『法』,知一法即斷一法,知一法即證一法,知一法即修習一法,究竟於法,如此轉轉深,轉轉勝,轉轉上,轉轉妙, 因此淨信世尊是等正覺,無有可比。過去未來現一切諸佛都是依這個覺悟之『法』而成就,這個覺悟之『法』就是─『斷除五蓋,住四念處,修七覺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舍利弗稱讚如來不是基於宗教信仰或對個人的崇拜,而是依於自己聞法修法後斷除五蓋心得清淨,依此親身實証才稱讚的,所以他能確信三世諸佛也必然是依同樣這個法才能成就究竟無上覺,別無他途,這個覺悟之『法』就是─『斷除五蓋,住四念處,修七覺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住四念處是初轉,進修七覺支、八正道是二轉,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則是三轉。

 同時舍利弗強調:「四念處是出入城唯一的門」,所以四念處是一乘菩提道,是唯一的涅槃之道,能離斷五蓋,圓滿七覺分,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究竟無上道。

 生明法師於本講次引導學眾,在修四念處的過程中,如何先藉因緣觀而明見因緣法、緣生法,接著再依於這個因緣法的正見修七覺支,亦即「知一法即斷一法,知一法即證一法,知一法即修習一法,究竟於法,這樣轉轉深,轉轉勝,轉轉上,轉轉妙」,也就是七覺支不斷轉起;最後達到究竟心解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請點按下列影片觀看精彩講述,願您聞法得益!!

04.從迷惑中醒悟到究竟解脫

有一次,阿難問佛:「我應該用什麼來教這些年少比丘呢?」佛陀說:「教他們四念處,讓他們知身、知受、知心、知法。」佛陀接著說:「為什麼呢?因為見法之後的有學聖弟子,要修四念處,努力遠離身、受、心、法;乃至無學阿羅漢,也要修四念處,於身、受、心、法得到遠離。」

所以,佛陀時代對於新進比丘也是教他們修四念處,做因緣觀,讓他們從還沒有見法到見法,洞見生命的真實,從迷惑中醒悟。而見法之後的有學聖弟子修四念處,就能夠隨觀緣生法無常,所以在修七覺支的時候就能夠隨觀斷、離欲貪,然後隨觀滅─欲貪的息滅,內在了知,透過這樣的過程,緣生法能夠寂滅而達到究竟解脫。

所以不論沒有見法或見法都是修四念處,沒有見法的修四念處可以見法;而依前面舉的《雜阿含498經》可知,已見法者住四念處,修七覺支,可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四念處叫做一乘菩提道。洞見生命的真實就是得明斷無明,洞見生命的真實之後,開始修學離貪斷愛,然後達到究竟心解脫。這個歷程就是人間裡面:迷惑的解除、痛苦煩惱的止息、及究竟解脫的道路。

※請點按下列影片觀看講座視訊,願您聞法得益!!

05.自依法依‧正法久住:四念處

(1)有一次,佛陀告訴比丘:「如來說法無量無邊無有終極,那就是四念處。」
(2)又有一次,一位婆羅門問佛陀:「如來般涅槃之後,什麼因緣正法不能久住?又什麼因緣正法能夠久住?」佛陀說:「不修四念處正法不能久住,修四念處正法就能夠久住。」
(3)阿難聽說舍利弗已涅槃,很難過的去找佛陀,佛陀告訴他:「如來不久也會過去,你應當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比丘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

這三段經文是佛陀的教誡,是一代的解脫者留給世間的重要訊息,也就是說,四念處是佛陀一代時教的根本核心,是延續正法的命脈,是一條不藉他力、千山獨往的自我超越之道。

在這個人間當中,我們每個人都不斷的接受苦樂的捶擊,也不斷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其實,任何眾生在追尋的不過就是『內在的安穩』,不是嗎?但許多人窮其一生追求這樣的安樂,甚至在佛法中也依然不得其門,原因何在?根本的方向錯了!

佛法不是要你直接去追逐那個安穩或某種勝境,佛法是觀集滅的因緣,是要去看你的不安是怎麼生起的,你把那個生起不安的因緣止息了,你就會發現,其實你就在安穩當中。四念處就是這樣一條通達無上安穩的一乘菩提道,是根本之道,是正法命脈,是獨往之道。

※請點按下列影片觀看,願您聞法直入正道。謝謝!

06.見法前、後的兩段四念處禪修方法

這幾年隨佛法師提醒大家用因緣觀的角度去統貫經教,慢慢地在傳統南傳四念處禪法之外,形成了以因緣 觀為基礎的原始佛法四念處禪觀方法。原始佛法的四念處因緣觀禪法與原本南傳佛教在臺灣流行的分別觀禪法兩個有它不同的地方,那到底是依南傳長部大念處經為 基礎的禪觀方法比較正確?還是依雜阿含與相應部經教為基礎的禪觀方法比較正確呢?

這沒有辦法說什麼,你要自己去修,你如果在四念處上面直接得利了,你就會知道了。反之,如果你只是聽一聽,而不實際的去操作,那都說不準,只會變成:好像誰比較會說,他就比較有道理;或者好像誰看起來比較有名氣、組織比較龐大,他講的就比較有道理;或者誰被認為是祖師大德,他說的就對。

在本段法談當中,生明法師呈顯出其中差別,並介紹了原始佛法四念處禪法中,未見法前與已見法後的兩段不同的修習方法。

※請點下面Youtube影片,聆聽法談內容,願您聞法得益!
~也歡迎您至明和講堂專頁瀏覽更多法音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mhjtsm

07.生活中因緣觀的實際操作

學員提問_1:自從上次聽法師講課以後,我也覺得,真的!從因緣觀下手有「路」!我看到有「路」,但是我對因緣觀還是不能很肯定,能不能請法師再說明一次?
學員提問_2:能不能請法師舉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因緣觀的方法?

生明法師舉實例說明因緣觀的修習方法,演示內容請法友們直接觀看影片,如此才能有較好的理解與學習效果,這裡僅整理大致綱要如下──
我們在眼見色生起眼識的生命經驗中,真實經驗到的只是顏色、形狀、質感、量感...等內容,這些都是隨著各種因緣交互影響當下而呈顯的某種形式或狀態,它 們隨著根、境及各種因緣的變化也不斷的在變化,因此,從眼見色當下的真實經驗來看,實際上是沒有真實的一法可得,但是在我們頭腦的運作方式之下,大腦它會 透過記憶、聯結、比對等等的作用,把這些不斷變化所呈顯的形式狀態予以抽象化、類化,因而誤認為在這不斷變化的形式或狀態中是有真實固定的一個法(此即我 見) ,誤認為是有一真實固定的法從這裡到那裡或從過去到現在,所以我們的我見是大腦運作之下形成的,因緣觀就是要去看清礎──

在六觸入處生起的時候,
什麼是你當下真正實際發生的生命經驗?
而又什麼是大腦告訴你的生命經驗?

你要在六觸入處當中,把這兩個看清楚,這樣你才會慢慢的理解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並且也才能夠善用大腦的運作方式,而不被它所制約與矇蔽。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法談內容,願您聞法得益!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和講堂8/25『守護六根如來禪』課程講座

01.痛苦.思想的偏折,感情的挫敗

 痛苦有分兩部分:一個是痛苦本身,二是我們如何認知、詮釋痛苦。當我們了解緣生法後,發現其實不會有任何同樣的人、事、物存在,任何因緣只要一生起就敗壞改變﹐當然我們的生命經驗也如此,所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無法被重複。如何如實看見我們的六根運作就像火焰在燃燒……

如此一來,當然也沒有記憶中讓我們痛苦的那件事、那個人。但往往我們把這些記憶鎖在心裡的保險箱,深怕忘了那些自以為讓我們痛苦的人、事、物……

 注意觀察!!!到底我們痛苦的根源在哪?所有我們的想法、感受和情感,都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我"和"我所(的)"所引起的,所有的生命經驗卻是遷流不息,裡裡外外並沒有一法可得。所以到底是誰創造了我們的痛苦?讓我們陷溺在自以為需要的感情渴求中?

 如果對個人內在經驗我們都無法把捉,對於別人或外在境界,我們還要投射更多不必要的期待,追逐更多無法滿足的追逐?所以我們在這過程中慢慢培養出”勤攝心住”的習慣 學習以因緣法觀察事事物物 就能夠如實發現自己的思想偏折,而產生明見,讓我們在感情不斷挫敗的輪迴,漸次轉醒 、跳脫。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02.釋放痛苦的代罪羔羊

 注意觀察!!!我們過去的記憶是樂多還是苦多?這世間大多數的人,是記得比較多的痛苦,即便年歲已經很大,記憶中或許還保留著小時候,像是父母曾經給我們的”傷害”,我們總是在為我們自以為的”痛苦”,尋找代罪羔羊……

 但真的是他們傷害了我們?如果真正了知因緣法,一切都是六根六境合和而緣生的意識執取。不是沒有現象在發生,而是現象發生的當下就改變,即便我們賴以認知這世界的大腦也是不斷在緣生改變。所以,沒有真正讓我痛苦的那個人(對象),真正讓我痛苦的是不斷變化的身心經驗(因緣) 。除了有當下的外在因緣,更重要的是內在偏執的詮釋與取角……

 回想還有甚麼沒有辦法過去的痛苦經驗,而誰又扮演了代罪羔羊?

 當我們無法原諒別人,我們就是不願意接受自身的生命經驗,讓自己制約在過去痛苦中,和這世界處在疏離、對立與分裂的關係,執持著自我中心的癡求,結果變成分分秒秒都在追逐生命的遺憾,活在更深、無法自拔的痛苦……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03.解開宿世的業力模式

 學習佛法在學習甚麼?就是讓自己不再怨天尤人,願意對自己的生命負起完全的責任,讓自己完全脫胎換骨到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最後達到徹底解脫、 離苦……

 想讓自己脫胎換骨,就要看見內在的陰暗,將潮濕的溼氣驅除,讓自己溫暖而明亮,不再荒涼,不再陰暗潮濕,光明而溫暖。

 就如同世間一般人在追逐”錢” 所代表的物質世界,也不過是為了追逐它背後可能帶來的安全、溫暖、光明和希望。但是外在是隨時變化,一有風吹草動,我們便生活在不安穩中。只要我們對外有所依,就沒法挺立,只有屈從。因為缺乏自主性,所以就一直隨著外在的境界流轉,這叫”隨境轉”。

 尤其在人際關係上,因為彼此內在的結使和繫縛,透過”親因緣”、”所緣緣”和”無間等緣”等的遷流影響下,在關係中不斷的糾纏”牽拖”,造成彼此生生世世的業力流轉……

 學習佛法主要是讓我們能互相”牽成”而不是”牽拖”,要能”轉境”而不是”隨境轉”,了知一切都只有當前。在發現負向性對待的當下,願意完全負起責任,設立停損點,解開內在情結,止息不當的對待……

 因此,唯有「消除內在執取,善學生命課程」,才能讓內在更有力、更光明,更慈悲、有智慧。所以,就是要先成為世間善男子、善女人……隨時可以歸零,隨時可以重生……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04.先成為善男子、善女人

 何謂”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也就是懂得善巧的對待自己和他人。如何善巧的對待自己和他人?消極的意義是隨時在生活面,讓自己和別人少苦、離苦;積極的意義乃是不斷自利、利他,離貪。藉由成為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對自己生命的”自信心”才會升起,生命也才會往上超昇,這就是佛陀教法的次第。

 相信此世後世都是因緣交錯在發生的,此乃”正信”,也就是相信因緣業報,進而能節制身口意行,所以”持戒”,先讓自己成為”無害”的存在。……現代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都是不自覺的以別人為工具或者競爭的對象,如果從別人身上得不到滿足,就會對別人升起恚害想,而成為有害的存在。所以先讓自己成為”無害”的存在,這是對自己最起碼的保險,否則就會陷入自害害他的因緣流轉。

 積極的意義是讓自己的身口意行,進一步成為他人光明的來源,也就是布施,包括財施、法施與無畏施。不管是物質的支持,智慧的分享和恐懼的撫慰等。在生活中發揮正向、善向的力量。進一步透過聞思修學正法,提升智慧,成為光明的存在。

 至少在臨終時,審察自己的生命,問心無愧,因為此生已經努力成為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縱然不是究竟解脫,也能對得起天地、佛、善知識和累世父母眷屬……

 所以佛陀主要的教法就是要我們斷除諸結(身見、戒取、疑、貪、瞋),捨斷貪瞋癡才能導向生命的”純一滿淨”。純:純全、無恚害想;一:完整、無撿擇對立;滿:內在圓滿、無缺憾;淨: 清淨。純一滿淨,就是生命的歸宿。當生命真的達到純一滿淨的境界時,就猶如一面光滑的鏡面,事事物物都了了分明,沒有愛憎,沒有追逐,也沒有反抗,對世間只有慈悲喜捨的回應,此乃生命平安和成熟之道……

 藉由此生的因緣,針對自己生命的課題,好好學習。畢竟生命的課程,是如影隨形,讓人無法閃躲。只有面對,善學生命課程,才是我們唯一的機會……而首要之務就是讓我們先成為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才不辜負所擁有的珍貴人身和殊勝法緣。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師父開示!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從衰弱到強壯的內明之旅

學員提問:人們所碰到的困境,是否跟前世因或者性格DNA有關係? 為何看到他,就會覺得討厭,老是受到他的影響,造成彼此痛苦。

法師教導學員如何深入看問題,學習如何回應及對待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將痛苦的生命經驗,經過深澈的學習後,知道如何正確的對待生命並將其轉化為生命的資糧,重新經驗生命。在超越心理的依賴後,自然就會朝向心理強壯的方向發展。

請點下面影片,聆聽生明法師開示 !

2.探索.學習與超越的生命歷程

生命是一個探索的旅程,這個探索旅程是藉由生命經驗來探索生命,旅程中有各種現象及過程,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不自覺的被這些生命經驗的歷程給制約住了,這樣的生命就是被過去的生命經驗給限制住的生命,沒有辦法超越過去生命經驗的影響。

但是,如果你能藉由生命的解讀來了解這種生命的狀況、傾向,然後了解生命究竟是何物?是什麼東西?這樣你的生命就會進入一種比較明朗的狀況,並且你內在有兩件事情會發生:一件事就是,對於自己內在心理人格的反應機制和種種傾向你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件事就是,對於生命到底是什麼?該怎樣去回應生命?你自己也會有某一定程度的自知自明。因此,你的生命才能變得比較有自主性,能夠開始根據自己所領悟的生命真實來調整、轉化自己內在原本的心理人格,然後你會發現,痛苦煩惱就會像潮水一樣退去。

這一個過程,它既是一個生命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生命解放的過程,請點按下面影片,聆聽生明法師的法教,一同來解讀、探索這個旅程,並解放我們生命的憂苦。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