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一切相非我

諸所有眼,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
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正觀。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經文  印順本入處相應四九經、大正本一九九經、佛光版二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云何知、云何見,於此識身及外一切相,無有我、我所、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當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羅睺羅:「善哉!諦聽!當為汝說。諸所有眼,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正觀。羅睺羅!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羅睺羅!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身及外一切相,我、我所、我慢、使、繫著不生。」
「羅睺羅!如是比丘越於二,離諸相,寂滅、解脫。羅睺羅!如是比丘斷諸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佛說此經已,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讀經筆記

    我這麼聽聞:有一時,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那時,世尊告訴羅睺羅:「要知道什麼、觀察到什麼,在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識身,以及六識身對觸境一切相作意識分別時,都無有∣∣我(認為有一個實體的我)、我所(認為有什麼是我可以擁有的)、我慢(由我執引生的驕慢,譬如『我勝、我等、我劣』等見解、比較)、使(受貪、瞋、癡的無明驅力,引來的擾動)、繫著(執著於觸境的相,隨相轉)?」

    羅睺羅稟告佛陀:「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見證者、法的依止,慈悲的世尊!請為諸比丘廣泛地解說法義。諸比丘聞法之後,當會依法修持。」

    佛陀告訴羅睺羅:「很好!仔細聽!現在就為你們說明。眼根以及眼根觸境所產生的一切相,彷彿過去、彷彿未來、彷彿現在、彷彿內、彷彿外、彷彿粗、彷彿細、彷彿好、彷彿醜、彷彿遠、彷彿近,所有的現象都由於各種因緣的聚合、離散,呈顯出似是而非的相,它們隨時都在無常變易。六識身以及一切相,都没

有一個實質的我,没有什麼是所謂的『我』可以擁有的,没有任何恆常不變易的實體。如實地、完整地觀察這些現象。羅睺羅!耳、鼻、舌、身、意的現象,也同樣如實地、完整地觀察。」

    「羅睺羅!對一切現象,都如實地知道、如實地觀察,在六識身以及六識身對觸境一切相作意識分別時,『我、我所、我慢、使、繫著』這些無明現象就不會產生了。」

    「羅睺羅!這種有正知、正見的比丘,能夠從六根、六塵的虛幻中超越出來,離斷對相的貪愛、執取,六根寂靜,心解脫、慧解脫。羅睺羅!這樣的比丘已經從最根本的我見、我執、我慢捨離,斷除欲愛、色愛、無色愛,將業識的結使轉化成為明覺的智慧,念念明覺無間斷,完全到達了苦的邊際。」

    佛陀說完此經後,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曾金財)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則五:取自心相,莫令外散


修習四念處的第五個原則是:隨時讀取自心相,知道自心當下的狀態。

就像聰明廚師懂得隨侍主人身旁,觀察主人心之所須,調理出最對味的美食以奉之。
修行者也應當隨時讀取「心」的訊息,「心不離心」的隨時觀察、善巧分辨自心狀態。
心處於貪欲、瞋恚、掉悔、昏沈狀態時,覺知內心有貪相、瞋相、掉悔相、昏沈相。
善知自心相,才能切合心的實際需要,契理契機擇法對治,斷除煩惱,令明覺相續。
靈活調心,遠離五蓋,心自然能柔軟善住、平衡穩定、清淨純全地∣諦觀諸法生滅。
制心向內,莫令外散,善觀心相,隨時調心,令心安住於正念正知,能得四種正定。
心住正定隨緣歷境,即便眼常識色乃至意常識法,終不取著外相,不任貪憂上心頭。


◆經文 印順本念處相應一九經、大正本六一六經、佛光版六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取自心相①,莫令外散。所以者何?若彼比丘,愚癡、不辯,不善,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然後退減,自生障閡。」

「譬如廚士,愚癡,不辯,不善巧便調和眾味奉養尊主,酸、醎、酢、淡不適其意,不能善取尊主所嗜,酸、醎、酢、淡眾味之和。不能親侍尊主左右,伺其所須,聽其所欲,善取其心;而自用意,調和眾味以奉尊主。若不適其意,尊主不悅,不悅故不蒙爵賞,亦不愛念。」

「愚癡比丘亦復如是,不辯,不善,於身身觀念住,不能除斷上煩惱,不能攝取其心,亦復不得內心寂靜,不得勝妙正念、正知,亦復不得四種增上心法現法樂住,本所未得安隱樂住。是名:比丘愚癡、不辯、不善,不能善攝內心之相,而取外相,自生障閡。」

「若有比丘黠慧,才辯,善巧方便取內心已,然後取於外相②,彼於後時,終不退減自生障閡。」

「譬如廚士黠慧,聰辯,善巧方便供養尊主,能調眾味∣酸、醎、酢、淡,善取尊主所嗜之相,而和眾味以應其心,聽其尊主所欲之味,數以奉之。尊主悅已,必得爵祿、愛念、信重。」

「如是黠慧廚士,善取尊主之心。比丘亦復如是,身身觀念住,斷上煩惱,善攝其心,內心寂止,正念、正知,得四增上心法,現法樂住,得所未得安隱涅槃。是名:比丘黠慧,辯才,善巧方便取內心相,攝持外相,終無退減自生障閡。受、心、法觀念住,亦復如是。」③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讀經筆記

我親自這麼聽聞:有一時,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應當收攝心念,專心內觀自心狀態,切莫令心向外馳散、取著外相。爲什麼呢?如果比丘,愚痴缺乏覺察力,不知觀察分辨自心狀態,不能善巧擇法攝心,不取自心相(不能攝念安住觀察自心,對於自己內心狀態不如實知),六識覺知六境隨生愛樂染著,心必退減隨境馳散,自生煩惱,障礙解脫。」

「譬如一個廚師,糊裡糊塗,不知觀察明辨主人今日之嗜好,不知善巧選擇配料調和眾味奉養主人;結果食物的酸、鹹、醋、淡,都不符合主人的心意,沒有投其所好,調理出主人愛吃的味道。這是因為,這位糊塗廚師,不懂得隨時守候在主人身邊,觀察主人的實際需要,諦聽主人所欲之味,善巧掌握主人的心意,調配出適合主人口味的美食;卻是依照自己的意思,任意調配食物的滋味,自然不能令主人稱心滿意。尊主不悅,非但得不到賞賜,更難以獲得主人的關愛。」

「就像糊塗廚師一般,愚痴沒有覺察力的比丘也是如此,不懂得隨時守護觀察自心,不知分辨當下心念狀態,也就無法針對內心的實際需要,善巧擇法對治,攝心安住;所以他在修習身念處∣繫念於身隨觀身之時(例如:修習出入息念,或正知身體動作,或觀察身體地、水、火、風四界的十二種特性……等),不能適時斷除現起的煩惱,不能收攝心念專精內觀,於是內心不得寂靜,不能成就止觀獲得勝妙的正念、正知,也就不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種能夠增上觀慧、現法樂住的正定。心不明覺、不安定,便無法專精內觀五蘊之緣起,不能如實知見無常、苦、無我之真相,就不可能生起出離欲貪之欲願,也就不可能依照法次法向修證、體驗到貪瞋癡滅盡無餘的安穩涅槃。」

「這就叫做:比丘愚痴,不辨自心相,不善對治五蓋,不能善巧收攝心念於身觀身,六識覺知六境隨生愛樂染著,自生煩惱,障礙解脫。」

「若有比丘聰慧明覺,善於觀察分辨自心狀態,又能善巧擇法攝心安住於身觀身,然後隨緣對境,即便眼常識色、耳常識聲、鼻常識香、舌常識味、身常識觸、意常識法,心亦常住正念、正智、平等捨離,不隨外境馳散為五蓋所覆,終不退減三昧正定,也不會自生煩惱、障礙解脫。」

「就像一個聰慧明覺的廚師,善於觀察思擇主人今之所須,然後投主人之所好,以精湛的廚藝,善巧調配食物的酸、鹹、醋、淡各種口味,作出令主人心滿意足的佳餚,數以奉之。主人常常享用美食,欣悅之餘,必有重賞,也會關愛不斷,恩寵有加,獲得信任重用。」

「猶如聰慧明覺的廚師,善於掌握主人的心意。比丘也應如此修習身念處,念住於身隨觀身,隨時覺察自心狀態,善巧擇法對治,精勤斷除現起的煩惱,完善收攝心念保持在內觀所緣上,內心平靜專一,安住正念正知,體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種能夠增上觀慧、現法樂住的正定。以此明覺靜定的心觀察五蘊,如實知見五蘊緣生、無常、苦、非我、非我所有,志向離欲解脫,於是『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精勤修習七覺支,通達明、解脫,體驗到未曾有過的安穩涅槃。」

「這就叫做:比丘黠慧,明辨自心相,能善巧擇法攝心安住於身觀身;而後,即使眼常識色、耳常識聲、鼻常識香、舌常識味、身常識觸、意常識法,心亦常住正念、正智、平等捨離;於生活中一切行住坐臥、隨緣歷境,終不退減三昧正定,也不會自生煩惱、障礙解脫。」

「修習受受觀念住、心心觀念住、法法觀念住,也是如此。」

佛陀說完此經後,諸比丘聽聞佛陀所說,歡喜信受奉行!


◆註釋

①取自心相:此處之「取」,並非執著抓取之意,而是指心猶如攝影鏡頭一般,緣取、攝取、聚焦於自心相,以自心相作為觀察的所緣,如實了知內心狀態。

②取於外相:此處之「取」於外相,並非執著抓取境界之意,而是指心隨緣對境,六根觸境時覺察到外在各種境相的狀態。

③「譬如廚士黠慧聰辯,善巧方便供養尊主……受、心、法觀念住,亦復如是。」:本段經文,南傳《相應部》念處相應第八經作:

「諸比丘!彼具智聰明善能之廚士,知主人之食相以『今日之此食羹為善』,即著手多取於此,以顯其色;以『今日酸之食羹為善』,即著手多取於酸,以顯其酸之色;以『今日之苦…辛…甘…苛…不苛…鹼…不鹹食羹為善』,即著手多取於…不鹹,以顯其不鹹之色。諸比丘!彼具智聰明善能之廚士,乃能得庇護、得俸給、得獎。何以故?諸比丘!彼具智聰明善能之廚士,乃知主人之食相。諸比丘!如是,於此有一類具智聰明善能之比丘,於身觀身,熱誠、正知、正念,調伏世間之貪憂而住。彼於身觀身而住,其心得定,斷隨煩惱,彼知其相。於受…、於心…、於法觀法,熱誠、正知、正念,調伏世間之貪憂而住。彼於法觀法而住,其心得定,斷隨煩惱,彼知其相。諸比丘!彼具智聰明善能之比丘,得現法樂住,得正念、正知。何以故?諸比丘!彼具智聰明善能之比丘,知自之心相。」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九篇:婆耆舍最後的法施

我今眾慶集,無復生老死,輪迴悉已斷,不復重受生。
愛識河水流,於今悉枯竭,已拔陰根本,連鎖不相續。
供養大師畢,所作者已作,重擔悉已捨,有流悉已斷,
不復樂受生,亦無死可惡,正智正繫念,唯待終時至。

 

◆經文:印順本婆耆舍相應16經、大正本994經、佛光版1207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尊者婆耆舍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疾病困篤。尊者富隣尼為看病人,供給供養。 

時,尊者婆耆舍語尊者富隣尼言:「汝往詣世尊所,持我語白世尊言:『尊者婆耆舍稽首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得自安樂住不?』復作是言:『尊者婆耆舍住東園鹿子母講堂,疾病困篤,欲求見世尊,無力方便堪詣世尊。善哉世尊!願往至東園鹿子母講堂尊者婆耆舍所,哀愍故!』」 

時,尊者富隣尼即受其語,往詣世尊,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作是言:「尊者婆耆舍住東園鹿子母講堂,疾病困篤,願見世尊,無力方便堪能奉見。善哉世尊!願往東園鹿子母講堂尊者婆耆舍所,為哀愍故!」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時,尊者富隣尼知佛許已,即從座起,禮佛足而去。 

世尊晡時從禪起,往詣尊者婆耆舍。尊者婆耆舍遙見世尊,憑牀欲起。 

爾時,世尊見尊者婆耆舍憑牀欲起,語言:「婆耆舍!莫自輕動!」世尊即坐,問尊者婆耆舍:「汝所患苦,為平和可堪忍不?身諸苦痛,為增為損?」如前《差摩修多羅》①廣說,……乃至「我所苦患,轉覺其增,不覺其損。」 

佛告婆耆舍:「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汝得心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不?」

婆耆舍白佛言:「我心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 

佛告婆耆舍:「汝云何得心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 

婆耆舍白佛:「我過去眼識於色心不顧念,於未來色不欣想,於現在色不著。我過去、未來、現在眼識於色,貪欲、愛樂、念,於彼得盡,無欲、滅、沒、息、離、解脫。心解脫已,是故不染、不著、不污,離諸顛倒,正受而住。如是耳……,鼻……,舌……,身……,意識過去於法心不顧念,未來不欣,現在不著。過去、未來、現在法中,念、欲、愛,盡、無欲、滅、沒、息、離、解脫。心解脫已,是故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正受而住。唯願世尊今日最後饒益於我,聽我說偈。」 

佛告婆耆舍:「宜知是時。」 

尊者婆耆舍起,正身端坐,繫念在前,而說偈言:「 

我今住佛前,稽首恭敬禮!於一切諸法,悉皆得解脫,
善解諸法相,深信樂正法。世尊等正覺!世尊為大師!
世尊降魔怨,世尊大牟尼!滅除一切使,自度群生類。
世尊於世間,諸法悉覺知,世間悉無有,知法過佛者,
於諸天人中,亦無與佛等。是故我今日,稽首大精進,
稽首士之上,拔諸愛欲刺。我今是最後,得見於世尊,
稽首日種尊,暮當般涅槃。正智繫正念,於此朽壞身,
餘勢之所起,從今夜永滅,三界不復染,入無餘涅槃。
苦受及樂受,亦不苦不樂,從觸因緣生,於今悉永斷。
苦受及樂受,亦不苦不樂,從觸因緣生,於今悉已知。
若內及與外,苦、樂等諸受,於受無所著,正智正繫心。
於初、中、最後,諸聚無障礙,諸聚既已斷,了知受無餘。
明見真實者,說九十一劫,三劫中不空,有大仙人尊,
餘空無洲依,唯畏恐怖劫。當知大仙人,乃復出於世,
安慰諸天人,開眼離塵冥,示悟諸眾生,令覺一切苦,
苦苦及苦集,超苦之寂滅,賢聖八正道,安隱趣涅槃。
世間難得者,現前悉皆得,生世得人身,演說於正法,
隨己之所欲,離垢求清淨,專修其己利,勿令空無果,
空過則生憂,鄰於地獄苦。於所說正法,不樂不欲受,
當久處生死,輪迴息無期,長夜懷憂惱,如商人失財。
我今眾慶集,無復生老死,輪迴悉已斷,不復重受生。
愛識河水流,於今悉枯竭,已拔陰根本,連鎖不相續。
供養大師畢,所作者已作,重擔悉已捨,有流悉已斷,
不復樂受生,亦無死可惡,正智正繫念,唯待終時至。
念空野龍象②,六十雄猛獸,一旦免枷鎖,逸樂山林中;
婆耆舍亦然,大師口生子,厭捨於徒眾,正念待時至。
今告於汝等,諸來集會者,聽我最後偈,其義所饒益。
生者悉歸滅,諸行無有常,速生速死法,何可久依怙!
是故強其志,精勤方便求,觀察有恐怖,隨順牟尼道,
速盡此苦陰,勿復增輪轉。」

 佛口所生子,歎說此偈已,長辭於大眾,婆耆舍涅槃。彼以慈悲故,說此無上偈。
尊者婆耆舍,如來法生子,垂心哀愍故,說此無上偈。然後般涅槃,一切當敬禮!

 

◆讀經筆記 

我這麼聽聞: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同一時間,尊者婆耆舍,住在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病情嚴重,由尊者富隣尼看護,照顧他的起居飲食。 

這時,尊者婆耆舍對尊者富隣尼說:「請您前往拜見世尊,替我稟告世尊說:『尊者婆耆舍稽首頂禮世尊足,問候世尊:別來是否少病、少惱,起居輕快便利,身心安樂?』並且說:『尊者婆耆舍在東園鹿子母講堂,為重病所困,想要面見世尊,卻又心餘力絀,無法親自前來拜見。善哉世尊!悲憫弟子,蒞臨東園鹿子母講堂,尊者婆耆舍居所探視。』」 

當時,尊者富隣尼接受尊者婆耆舍的請託,前往拜見世尊,稽首禮足之後,退坐一面,把婆耆舍的心願,轉達給世尊知道。 

聽完富隣尼的轉述,世尊默然,表示應許。 

尊者富隣尼,喜見佛陀應允,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去。 

世尊午後從禪坐中覺起,即動身前往尊者婆耆舍的住處。 

尊者婆耆舍,遠遠看見世尊前來,勉力扶著床,想要起身。 

此時,世尊看見尊者婆耆舍扶床欲起,隨即說:「婆耆舍!躺著就好,不要挪動憑添不適。」 

世尊於是就座,接著問婆耆舍:「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你內心有辦法如實的、平和的接納,而不傾動、不隨轉嗎?色身不調所帶來的苦,是增加還是減緩呢?」 

如前《差摩經》所述,尊者婆耆舍答:「我頭痛如絞,腹痛如割,足似火燒,病況日趨沉重!色身的痛苦,只覺其增,不覺其減。」 

佛問尊者婆耆舍:「我現在問你,你就根據自己的心意來回答。面對重病所帶來的極苦,你的心是否能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斷『恆常、身見』等不正思惟,身苦而心不苦?」 

婆耆舍白佛:「面對重病所帶來的極苦,我心總是保持寂靜,捨心住,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斷『恆常、身見』等不正思惟,身苦而心不苦。」 

佛問婆耆舍:「你的心,如何能夠於苦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妄想呢?」 

婆耆舍白佛:「我眼識,於過去色不顧念,於未來色不攀緣、不欣盼,於現在色不黏著;對於過去、未來、現在,眼識所觸之色,能斷盡貪欲、愛染、顧念,漸次達到沒有欲貪,欲貪熄滅、沉沒、止息、出離欲貪、自欲貪的繫縛解脫。由於心解脫之故,所以能不染、不著、不污,遠離對色的顛倒妄想,一切苦、樂、不苦不樂受,平等捨離,明覺,不隨轉,寂滅正受而住。 

同樣地,我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是對過去的境界不顧念,對未來不攀緣、不欣盼,於當下不抓取、不黏著,安住於寂滅正受。 

對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境界的顧念、喜貪、愛染,能夠漸次斷盡、無欲、熄滅、沉沒不起、完全止息,自顧念、欲貪、愛染中出離、然後解脫。由於心完全解脫,故能不染、不著、不污,遠離顛倒妄想,一切順逆境界平等捨離,明覺,不隨轉,寂滅正受而住。 

懇請世尊今日給我最後的機會,聽我心路歷程的偈言,這將是我最大的心願與福報!」

佛告婆耆舍:「請說!現在正是時候。」 

尊者婆耆舍乃扶床而起,端身正坐,繫念面前,說出以下的偈言: 

「我很欣慰,此刻能在佛陀面前,頂禮佛足,行恭敬的稽首禮!面對一切世間現象,我已然不取、不著、離繫解脫,完全明了諸法實相即『無常、苦、非我、非我所』,深信佛陀正法是唯一的解脫道,也依法修行而得到真正的安樂。 

世尊是完全覺悟的人!世尊是偉大的導師!世尊已降服內心的欲魔,無諍而寂靜,世尊是最尊貴的聖者!世尊滅除一切貪、瞋、癡結使,自知自證成無上正等正覺,救度三界一切眾生。 

世尊對於諸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諸法實相全然覺知,諸世間沒有任何眾生,比佛更知道法,在天、人眾中,也沒有誰能夠與佛相提並論。 

所以我今日,稽首禮敬這位精進不懈的大修行人!稽首禮敬這位超越三界的人上人!他已斷除令心煩惱的種種愛欲,如同拔去肉中刺。 

今天是我最後一次得見世尊,且再次禮敬表達內心無限的敬意,因為暮色來臨,即是我捨身般涅槃之時。 

現在的我,正智、正念、捨心住,等待命終那一刻;這副如朽木般敗壞的色身,所剩下的一點生命力,也將在今夜永遠滅盡,於欲界、色界、無色界完全沒有染著,入無餘依涅槃,成就不生法。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從接觸的因緣而生,也將隨著我今日命終,滅了所有接觸的因緣而永斷無餘。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隨著接觸的因緣而生滅轉化、沒有常住不滅的主體,這些真理我已完全了知。 

不論內、外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我都完全覺知而無所取著,正智、正念、捨心住。 

於感受的初起、中期、到最後的種種聚集過程,心都沒有產生任何抓取、黏著,解脫無障礙。既已斷除了對於種種感受的抓取,了知現世對感受的欲愛已滅盡無餘,一切受亦將隨著般涅槃而永滅無餘。 

明白看見真相的人,說九十一劫中,只有三劫有大仙人佛陀出世,其餘諸劫都空無佛陀,眾生像漂流在海中沒有洲渚可供依靠,故成恐怖劫。 

當知大仙人,佛陀又出於世,開發顯示解脫道,安慰諸天、人,令開法眼、見緣起、出離如闇冥般沒有出路的塵世,令眾生透過佛的開示而覺悟、覺知:一切世間皆苦、不可樂。 

佛陀開顯四種真諦:生命中必然存在種種身心痛苦,這些苦主要透過愛欲、抓取而聚集;如果愛欲滅盡,就能超越眾苦,達到寂滅涅槃的狀態;而要安穩趣向涅槃,就要修行能成賢成聖的八正道。 

世間難得的,我今生有幸都得到了:生為人身,見佛聞法,又能成為善知識為他人演說正法,隨著自己出離垢染、追求清淨的欲願,專精修習對我有大利益的解脫道,不令此生虛度而無修行的成果。讓生命在清淨道上一無所獲的空過,必生憂惱--那是近於地獄的大苦呀! 

若是對佛陀所教示的解脫正法,不欣樂、不受持,就只有恆久的流轉生死,輪迴的止息將遙遙無期,長夜憂悲惱苦,如同商人失去做生意的錢財。所有慶幸之事,我今集於一身,不必再受生、老、病、死的苦,斷除一切輪迴,不再於三界受生。 

即便貪愛如河,曾經滾滾奔流,今已完全枯竭。因為無明已斷、貪愛已盡,五受陰的根本已拔除,十二緣支的生死連鎖,至此不再相續。 

世尊的教示,我都已信受奉行--苦應知已知、愛應斷已斷、道應修已修、滅應證已證,五受陰的重擔已捨下,有續的生命流已斷盡--對大師的至高供養,都已完成;我現在既不樂生,也不畏死,正智、正念、捨心住,明覺等待身壞命終的時刻來臨。 

一心嚮往空野龍象的六十雄猛獸,一旦除去了身上的枷鎖,奔馳曠野,悠游山林,是何等自在安樂! 

婆耆舍現在的心境也是如此!我是聽聞世尊言教而證道的聲聞弟子,是隨順佛陀教示而新生之人,猶如佛陀口生之子,早已厭捨(不依不著)於徒眾,一心嚮往解脫世間枷鎖,正念正知的等待命終時到,我將捨棄這最後一期的苦蘊身,入無餘依涅槃而永遠息苦,那是何等自在安樂! 

諸位來集會的同修,請聽我臨終最後的偈言,體會其中的義理,對各位的修行將多所饒益。 

隨著因緣匯聚而生的一切現象,必將隨著因緣的轉化離散而磨滅。諸行無常,無不快速的生、快速的滅,豈能長久依靠呢!所以,應當堅定意志,精勤不放逸的修行,如實觀察『有續』(欲有、色有、無色有,於諸世間生死輪迴)的恐怖,隨順世尊教授教誡的解脫道,於五受陰、六入處不貪愛、不取著,儘速結束眾苦聚集的身心現象,不要再增加輪迴了。」 

從佛口所生的婆耆舍,讚歎的說完此偈後,即永遠辭別大眾而般涅槃了。尊者慈悲,故演說此至高無上的偈言,利益眾生。 

尊者婆耆舍,是透過如來正法而獲新生的聲聞弟子,他以佈施慈憫之心,為同修們說完這首無上偈,然後般涅槃。對這樣一位解脫者,一切眾生當禮敬!(蔡麗玉)

 

◆提要 

「生者悉歸滅,諸行無有常,速生速死法,何可久依怙!」 

生命實相本來如此。速生速滅,無可抓取!但我們卻習慣於攀緣、抓取種種可意或不可意的境界,滋生種種相應的煩惱不安,又不知如何出離。最後,仍然辛苦的隨業往生。

修行人深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是苦」,因此,懂得時時守護六根,在接觸境界時,保持正知、正念、捨心住,因此能見貪離貪、見瞋離瞋、見無明離無明,於一切境界「不染、不著、不污、解脫、離諸顛倒」,每個覺觸都是明觸,歷境隨緣而修持,明覺不動搖。 

修行人深知,三界是苦、三世是苦、輪迴是苦,諸世間皆是種種貪、瞋、癡的聚合,於日常守護六根,見苦、見患、知出離,修習「於受無所著,正智正繫心」,故而能於病苦中「正知正念以待時」,保持「捨心住」而無所攀緣,自證愛盡、離欲、解脫,終於在捨報身時,證入無餘涅槃。 

這一切都不會是輕易獲得的。因為,「眾生無始劫來,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流轉生死。」所以,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的衝力是非常強大的,若不能「屢敗屢戰」、「逆流增上」,終究是不可能永斷輪迴的,這有賴於聽聞正法、正確的發心、如法思惟、精勤修行,才有可能枯竭愛識之流、拔除無明根本,則永斷輪迴,不再有老、病、死。

 

◆註釋 

①差摩修多羅:經文原作《燄摩迦修多羅》,查《雜阿含經》中,並無燄摩迦比丘染病之經文,疑為《差摩修多羅》之誤植,故改之。

②龍象:象中最有力、最殊勝者,稱為龍象。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篇:質多羅長者的見證

我是天人王,瞿曇名稱子,是菴羅林中,質多羅長者。
以淨戒具足,繫念自寂靜,解脫身具足,智慧身亦然。
我知法故來,仁者應當知!當於彼涅槃,此法法如是。

 

◆經文:印順本質多羅相應10經、大正本575經、佛光版574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菴羅聚落菴羅林中,與眾多上座比丘俱。

爾時,質多羅長者病苦,諸親圍繞。有眾多諸天,來詣長者所,語質多羅長者言:「長者!汝當發願得作轉輪王。」

質多羅長者語諸天言:「若作轉輪王,彼亦無常、苦、空、無我。」

時,長者親屬語長者:「汝當繫念!汝當繫念!」

質多羅長者語親屬:「何故汝等教我繫念、繫念?」

彼親屬言:「汝作是言:『無常、苦、空、無我』,是故教汝繫念、繫念也。」

長者語諸親屬:「有諸天人來至我所,語我言:『汝當發願得作轉輪聖王,隨願得果。』我則答言:『彼轉輪王,亦復無常、苦、空、非我。』」

彼諸親屬語質多羅長者:「轉輪王有何,而彼諸天教汝願求?」

長者答言:「轉輪王者,以正法治化,是故諸天見如是福利故,而來教我,為發願求。」

諸親屬言:「汝今用心,當如之何?」

長者答言:「諸親屬!我今作心,唯不復見胞胎受生,不增丘塚,不受血氣。如世尊說,五下分結我不見有,我不自見一結不斷;若結不斷,則還生此世。」


於是長者即從床起,結跏趺坐,正念在前,而說偈言:
「服食積所積,廣度於眾難,施上進福田,植斯五種力①。
以斯義所欲,俗人處於家,我悉得此利,已免於眾難。
世間所聞習,遠離眾難事,生樂知稍難;隨順等正覺,
供養持戒者、善修諸梵行、漏盡阿羅漢、及聲聞牟尼,
如是超越見,於上諸勝處,常行士夫施,剋終獲大果。
習行眾多施,施諸良福田,於此世命終,化生於天上,
五欲具足滿,無量心悅樂。獲斯妙果報,以無慳悋故。
在所處受生,未曾不歡喜。」


質多羅長者說此偈已,尋即命終,生於不煩熱天。


爾時,質多羅天子作是念:「我不應停此,當往閻浮提,禮拜諸上座比丘。」如力士屈伸臂頃,以天神力,至菴羅林中,放身天光,遍照菴羅林。


時,有異比丘,夜起出房,露地經行。見勝光明普照樹林,即說偈言:
「是誰妙天色,住於虛空中,譬如純金山,閻浮檀②淨光?」


質多羅天子說偈答言:


「我是天人王,瞿曇名稱子,是菴羅林中,質多羅長者。
以淨戒具足,繫念自寂靜,解脫身具足,智慧身亦然。
我知法故來,仁者應當知!當於彼涅槃,此法法如是。」
質多羅天子說此偈已,即沒不現。

 

◆讀經筆記

我這麼聽聞:有一段時期,佛陀和許多上座比丘,一起安居在菴羅聚落、菴羅林中。


那時,質多羅長者身遭病苦,即將命終,許多親屬陪伴在他的周圍。有眾多天人,知道長者不久人世,也來到長者的身旁,告訴質多羅長者說:「長者!你應當發願來世作轉輪聖王。」


質多羅長者對天人們說:「如果作轉輪聖王,也不過是不斷生滅的現象(無常)、在變異中不斷嘗到壞滅的苦迫(苦)、是不實有的因緣和合法(空)、沒有恆常不變的主體存在(無我)。雖然能享受欲界極致的威德,但仍在三界流轉,並沒有脫離輪迴的痛苦啊!」


圍繞在長者四周的親屬們,因為沒有長者的修行成就,所以看不見天人。他們聽到質多羅長者,莫名其妙的說這些話,以為長者因病苦而失念,趕緊提醒長者:「你要正念!你要正念!」


質多羅長者問親屬:「你們為什麼教我要正念、正念?」


親屬答言:「你剛才自言自語:『無常、苦、空、無我』,所以我們教你要正念、正念。」


長者告訴親屬們:「有許多天人來看我,對我說:『你應當發願來世成為轉輪聖王。你的因緣福德具足,必能如願以償。』所以我回答:『當轉輪聖王,也是無常、苦、空、無我的現象。』」


親屬們好奇地問質多羅長者:「當轉輪聖王有什麼威德?那些天人為什麼教
你如此發願祈求?」


長者回答:「轉輪聖王擁有七寶:千輻金輪、白象、神馬、摩尼寶珠、賢玉女、主藏大臣、主兵臣,具足四德:長壽、沒有疾病、容貌出眾、寶藏豐富。他統一須彌四洲,以正法治世,國土豐饒,人民安樂。天人們看見當轉輪聖王有這麼大的威德和福利,所以特地來教我發願,祈求來世當轉輪聖王。」


親屬們問:「你現在的用心如何呢?」


長者回答:「親屬們!我今心意決然,唯願自己不再於胞胎受生,不再於世間增加埋屍的墳塚,不再得血氣之身。我依止於世尊的正法正律,精勤修行,如世尊所說,我已經徹底斷除五下分結(身見結、戒取結、疑結、貪欲結、瞋恚結),證三果阿那含,死後將直接化生天界,於天界續修梵行證阿羅漢。五下分結若有一結不斷,必定會再來欲界受生;然而我不見自己有一結未斷,所以不會再來欲界受生。」


長者於是從床上坐起,盤腿端坐,繫念面前,而說偈言:


「我享用此生持戒、修定、觀慧所累積的功德資糧,廣度種種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人間苦難。布施那些精進修行的良福田,厚植五種功德力。


雖然我是個處於俗家修行的居士,但是以這樣布施的欲願,證得三果的福利,已經使我免除再來欲界受生的種種危難。


我知道,透過在世間所聞習的知見,想要遠離種種危難、而生安樂,是有困難的;所以我隨順等正覺的教導,供養持戒清淨者,供養離欲修習清淨身、口、意的梵行者,供養斷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也供養聞佛陀聲教而修行的聖者。
隨順這種超凡越俗的見解,對於這些殊勝的修行人,經常親手供養,終必獲大果報。


常行眾多布施,而且都是布施給良福田,此世命終之後,將直接化生天界,
具足天界五欲(天色、天聲、天香、天味、天觸)之樂,那種光明、潔淨、清香、美妙,是世人無法想像的,心是無量無邊的喜悅和安樂。


能獲得這麼勝妙的果報,是因為不慳悋的緣故。得隨善業而往生天界,沒有不歡喜的。」


質多羅長者從容說完此偈,內心保持正知正念而命終,死後直接化生四禪天中的不煩熱天。


那時,已成為天人的質多羅,起這樣的心念:「我不應該只是停留在這裡,應當前往地球世間,禮敬諸位上座比丘。」於是,就像大力士輕易而迅捷的屈伸手臂一般,質多羅天子以天神的神力,瞬間來到諸位上座比丘安居的菴羅林中,全身散放耀眼的天光,照亮整個菴羅林。


當時,恰好有一名比丘,於夜間走出寮房,在空露地上經行。看見這麼殊勝明耀的光芒,普照整個樹林,即說偈問道:


「是誰在虛空中,散放這麼絕妙的天色?這明光,好像閻浮檀沙金所堆成的純金山,那麼潔淨光輝!」


質多羅天子說偈答言:


「我是天人王,佛陀瞿曇名下的弟子,曾經是在菴羅林中修行的質多羅長者。
我持戒清淨圓滿,攝心專一正念,內心常住於寂靜中,具足解脫身,也具足智慧身。


我已如實知法的真實與尊貴,為了見證法而來,仁者!你也應當知道法的勝妙!我將於不煩熱天繼續修行,證入涅槃。世尊的教法,就是通向究竟解脫的涅槃法!」


質多羅天子說完偈言後,即以神力消失不見。 (張碧華)

 

◆提要

人界中貪、瞋、癡不斷,欲諍、見諍不斷,雖已演化出種種控制與協調機制,卻仍無助於人間平等、公義與和平的到來。所以,千古以來,人類的心靈繼續期待聖王出世、正法治化,以實現真正的人間天堂。而集欲界聖王之威德、福德與智慧之大成的,沒有比印度宗教傳說中的「轉輪聖王」更殊勝的了。然而,質多羅長者作獅吼說:「轉輪聖王亦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毫不留戀、遲疑,自證阿那含,直接化生不煩熱天,不還欲界受生,不作轉輪聖王。這是值得猶在追逐五欲利樂的眾生深切反省的。


質多羅長者在人間時,以居士身分,勤於布施、持戒、聞法、修法,終於獲得殊勝的修行成就,是在家修行人的典範,使我們不致以身處五欲世間,作為逃避自增上、法增上的藉口;更激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平實的努力學習,一點一滴消化自己的無明、欲貪,為朝向生命品質的提昇與淨化,而喜悅的聞、思、修。


質多羅長者,為學習佛法的人,見證了在家修行的可能性,增益了在家學佛人的信根、信力與歡喜心。善哉!質多羅長者!

 

◆註釋

①五種力:雜阿含經中的「五力」,指信力(四不壞淨)、精進力(四正斷)、念力(四念處)、定力(四禪)、慧力(四聖諦),是通向解脫的五種力量。另,中阿含︽賢愚經︾諸經要集十一,說明五種布施力∣∣一施遠來者,二施遠去者,三施病瘦者,四施飢餓者,五施智法人。(以上供讀者解經參考)


②閻浮檀:相傳是流經閻浮樹間的河流。河中產沙金,金的色澤赤黃帶有紫焰氣,為金中最高貴者。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錄五:勇猛精進的隨死念

比丘修念死,願我活嚼一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
比丘修念死,願我活或入息已而出息、或出息已而入息間,
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
諸比丘!此等比丘,不放逸而住,為盡諸漏,猛利修念死故。


◆讀經筆記
以下選錄的四篇經文,是世尊教誡弟子應該如何精進修習隨死念。

第一、第二篇經文,講述佛陀在集會中勉勵弟子們:「你們應當常思惟死想,多修習念死,一定可以獲得大果報、大福利,就像沐浴在甘露中體證到正法的清涼,乃至永滅熾燃、完全沈浸在如甘露般清涼的涅槃界之中。」
聽到佛陀如此說,在座的比丘們,紛紛起來報告他們的修習心得:

有比丘說:「當我修習念死時,我這樣思惟觀想:我只剩下七日可以活了,所以我要充分把握這七天的時間,思惟、修學世尊所教導的解脫法,趕快得到佛法的利益,讓死後沒有遺憾。」陸續有些比丘,起來報告他們修習念死的方法:

有人觀想只剩六日、或五日、或四日、或三日、或二日、或一日一夜、或半日、或剩下一頓飯時間、或剩下四五口飯時間可活,所以把握這些時間努力修行。
佛陀結論說:「像這樣的修習念死,都算是放逸的。因為,如此修習,對於促進滅盡所有煩惱,成效緩慢。」
「真正不放逸的修習念死,是觀想自己只剩下一口飯、或一口氣時間可活,所以我要充分把握當下,全心全意修學世尊所教導的解脫法,趕快得到佛法的利益,讓死後沒有遺憾。這樣勇猛銳利修習念死,才有助於儘速滅盡所有煩惱。」

佛陀特別舉婆迦利比丘為例,教誡諸比丘:「你們思惟死想,要像婆迦利比丘一樣。婆迦利能夠善巧的思惟死想,而厭患此身的惡露不淨。比丘思惟死想時,應當繫念面前,心安穩不搖動,如實觀察出息、入息,於出入息間配合思惟七覺分--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對於你們修證如來法將大有幫助。為什麼呢?你們將觀察到:一切諸行皆空、寂,所有生起、壞滅的現象都是幻化、不實有的。所以,比丘!當於出入息間精進思惟死想,可以了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

第三、四篇經文,佛陀教導比丘應該如何念死、思擇,再配合修習七覺分,於修道路上必得大成果、大福利:

「當白天過去、黑夜降臨之時,比丘應當如此思擇:『白日已過、黑夜降臨了,在這個晚上,有諸多因緣會令我致死:或被毒蛇、蠍子、蜈蚣螫咬,或失足摔倒、或飲食不調、或遭遇狂熱、痰堵、風災等亂我性命,令我致死,是我修道之障礙。』比丘應當接著這樣思擇:『如果我於今夜命終,就會障礙、終止我此今的道業,我現在是否仍有未斷盡的惡不善法?』」

「如果比丘這樣觀察、思惟之後,了知自己尚有惡不善法未斷除,為了把握有限的時間儘快斷除惡不善法,他就會生起強大的增上欲,精進、勇健、猛力、持續不退、正念、正知,思惟善法斷除惡不善法。就好像火燒衣服或頭髮,那麼十萬火急,為了快快滅火,一定要精進、勇健、猛力、持續不退、正念、正知,直到身上的火完全滅盡為止。」

「如果比丘這樣專精念死,這時方便修習念覺分,正念、正知,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然後思擇:『我尚未斷盡惡不善法,今夜命終,我將無法繼續修行、不得正法的福利。』這時方便修習擇法覺分,擇善法對治惡不善法,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擇法已,於是精進修學善法,這時方便修習精進覺分,已生惡法速令斷、未生惡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廣,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精進已,將會離斷惡不善法而生喜,這時方便修習喜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心喜已,得輕安,這時方便修習輕安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輕安已,心穩定、統一,這時方便修習定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心穩定、統一已,捨心住,這時方便修習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如是,該比丘於夜晚精進修習念死俱七覺分,若是圓滿成就七覺分,正念、正智、捨心住,則明覺、解脫。」


「又,當黑夜盡、光明現之時,比丘應當這樣思擇:『黑夜已過、白晝來臨了,在這個白天,有諸多因緣會令我致死:或被毒蛇、蠍子、蜈蚣螫咬,或失足摔倒、或飲食不調、或遭遇狂熱、痰堵、風災等亂我性命,令我致死,是我修道之障礙。』比丘應當接著這樣思擇:『如果我於今晝命終,就會障礙、終止我此今的道業,我現在是否仍有未斷盡的惡不善法?』」


「如果比丘這樣觀察、思惟之後,了知自己尚有惡不善法未斷除,為了把握有限的時間儘快斷除惡不善法,他就會生起強大的增上欲,精進、勇健、猛力、持續不退、正念、正知,思惟善法斷除惡不善法。就好像火燒衣服或頭髮,那麼十萬火急,為了快快滅火,一定要精進、勇健、猛力、持續不退、正念、正知,直到身上的火完全滅盡為止。」


「如果比丘這樣專精念死,這時方便修習念覺分,正念、正知,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然後思擇:『我尚未斷盡惡不善法,今晝命終,我將無法繼續修行、不得正法的福利。』這時方便修習擇法覺分,擇善法對治惡不善法,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擇法已,於是精進修學善法,這時方便修習精進覺分,已生惡法速令斷、未生惡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廣,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精進已,將會離斷惡不善法而生喜,這時方便修習喜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心喜已,得輕安,這時方便修習輕安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輕安已,心穩定、統一,這時方便修習定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心穩定、統一已,捨心住,這時方便修習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如是,比丘於晝時,精進修習念死俱七覺分,若能圓滿成就七覺分,正念、正智、捨心住,則明覺、解脫。」


佛陀告訴比丘們:「如果白天、夜晚、不分晝夜,都這樣精勤思惟、憶念死亡的逼迫,必能產生強大的增上欲,配合七覺分修習、多修習,必得大果報、大福利,就像沐浴在甘露中體證到正法的清涼,乃至永滅熾燃惱熱、完全沈浸在如甘露般清涼的涅槃界之中。」

◆經文:佛光版《增壹阿含經》七法(四十)七日品之二、362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修行死想,思惟死想。」

時,彼座上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常修行、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汝云何思惟、修行死想?」

比丘白佛言:「思惟死想時,意欲存七日,思惟七覺意,於如來法中多所饒益,死後無恨。如是,世尊!我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非行死想之行,此名為放逸之法。」

復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任修行死想。」

世尊告曰:「汝云何修行、思惟死想?」

比丘白佛言:「我今作是念:意欲存在六日,思惟如來正法已,便取命終,此則有所增益。如是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汝亦是放逸之法,非思惟死想也。」

復有比丘白佛言:「欲存在五日。」或言四日,或言三日、二日、一日者。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止!止!比丘!此亦是放逸之法,非為思惟死想。」

爾時,復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忍修行死想。」比丘白佛言:「我到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出舍衛城,歸所在,入靜室中,思惟七覺意而取命終。此則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亦非思惟、修行死想。汝等諸比丘所說者,皆是放逸之行,非是修行死想之法。」

是時,世尊重告比丘:「其能如婆迦利比丘者,此則名為思惟死想。彼比丘者,善能思惟死想,厭患此身惡露不淨。若比丘思惟死想,繫意在前,心不移動,念出入息往還之數,於其中間思惟七覺意,則於如來法多所饒益。所以然者,一切諸行皆空、皆寂,起者、滅者皆是幻化,無有真實。是故,比丘!當於出入息中思惟死想,便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如是,比丘!當知作如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文:《漢譯南傳大藏經》增支部經典四、六集、第二、可念品19經

一時,世尊住那提迦之塼瓦堂。

於其處,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

彼等諸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曰:「諸比丘!若修念死,多所作,則有大果、有大利,沐浴於甘露、究竟於甘露。諸比丘!汝等修汝等之念死耶?」

語如是之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一日一夜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次,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一日,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食一鉢食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嚼四、五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嚼一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復有其他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我亦修念死。」
「比丘!若然,汝云何修念死耶?」
「大德!今我謂:願我活或入息已而出息、或出息已而入息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大德!如是我修念死。」

語如是之時,世尊告彼等諸比丘言:

「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一日一夜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又謂: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一日,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又謂: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食一鉢食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又謂: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嚼四、五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諸比丘!此等比丘,放逸而住,為盡諸漏,緩慢修念死。」

「然而,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嚼一摶食嚥下之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又謂:諸比丘!比丘修念死,願我活或入息已而出息、或出息已而入息間,思惟世尊之教,我欲多所作。諸比丘!此等比丘,不放逸而住,為盡諸漏,猛利修念死故。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我等乃不放逸而住,為盡諸漏,當修猛利之念死。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經文 《漢譯南傳大藏經》增支部經典四、六集、第二、可念品20經

一時,世尊住那提迦之塼瓦堂。

於其處,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若修念死,多所作,則有大果、有大利,沐浴於甘露、究竟於甘露。諸比丘!又云何修、云何多所作,則念死有大果、有大利,沐浴於甘露、究竟於甘露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應思擇:『晝往夜來之時,我之死緣多,或有毒蛇咬我、或有蠍子螫我、或有百足螫我,是故我當死,是我之障礙。或躓礙而仆、或我食物受災殃、或我熱狂而亂、或我痰堵而亂、或我刀風而亂,是故我當死,是我之障礙。』諸比丘!此比丘應如是思擇:『我未斷惡不善法耶?是夜命終當為我之障礙。』」

「諸比丘!若比丘觀察我未斷惡不善法,是夜命終當為我之障礙,諸比丘!若如是知,則彼比丘為斷其惡不善法故,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諸比丘!譬如衣之燃燒、或頭之燃燒,如為止滅其衣或頭之燃燒,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正如是,諸比丘!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法故,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

「復次,諸比丘!若比丘觀察我猶未斷惡不善法,是夜命終為我之障礙,諸比丘!若如是知,則彼比丘,晝夜隨學善法而以其喜、欣而住。」

「諸比丘!復次,世間有比丘,應思擇:『夜往晝來之時,我多死緣,或有毒蛇咬我、或有蠍子螫我、或有百足螫我,是故我當死,是我之障礙。或躓礙而仆、或我食物受災殃、或我熱狂而亂、或我痰堵而亂、或我刀風而亂,是故我當死,是我之障礙。』諸比丘!此比丘應如是思擇:『我未斷惡不善法耶?是晝命終當為我之障礙。』」

「諸比丘!若比丘觀察我未斷惡不善法,於晝命終當為我之障礙,諸比丘!若如是知,則彼比丘為斷其惡不善法故,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諸比丘!譬如衣之燃燒、或頭之燃燒,如為止滅其衣或頭之燃燒,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正如是,諸比丘!彼比丘為斷其惡不善法故,當起增上欲,精進、勇健、勢猛、不退、念、正知。」

「復次,諸比丘!若比丘觀察我猶未斷惡不善法,是晝命終為我之障礙,諸比丘!若如是知,則彼比丘,晝夜隨學善法而以其喜、欣而住。」

「諸比丘!若如是修念死、如是多所作,則有大果、有大利,沐浴於甘露、究竟於甘露。」

 

◆經文:雜阿含經印順本覺支相應39經、大正本742經、佛光版754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修習隨死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習隨死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隨死念俱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附錄四:思惟死亡的逼迫

佛告大王:「如是!如是!經常磨迮,謂惡劫、老、病、死,磨迮眾生。

當作何計?正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勤方便。」

◆讀經筆記
思惟死亡的逼迫,能起增上欲,精勤修行。本篇經文中,佛陀用巧妙的譬喻,教導終日忙於政務、疏於修善的波斯匿王,重新省思生命的重心。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某日,波斯匿王身上沾著塵土來拜見佛陀,向佛陀稽首禮足之後,坐在一旁。
佛陀見狀,就問:「大王!您風塵僕僕,是從何處而來?」

波斯匿王答:「世尊!我經過灌頂儀式接掌王位,是一國之君,於眾人中隨意自在。我得努力統領國土、攝理政務,忙碌得很!我剛剛才結束巡察,直接來此面見世尊。」

佛告大王:「我有事請問大王,請您隨己意回答。譬如有人從東方來,這個人誠信可靠,和您淵源深厚,從沒說過謊,他告訴大王:『我從東方來,看見一座大石山,寬廣高大、漫天蓋地、無堅不摧、轟隆隆朝著這裡磨地而來。所經之處,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全被磨碎,體無完膚。』這時,南方、西方、北方也各有人來,同樣誠信可靠,和您淵源深厚,從沒說過謊,他們告訴大王:『在南方、西方、北方,都看見大石山,寬廣高大、漫天蓋地、無堅不摧、轟隆隆朝著這裡磨地而來。所經之處,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全被磨碎,體無完膚。』大王!您意下如何?這麼極端恐怖、險惡的殺身之禍即將臨頭,眾生無一可以倖免,連人身都難得了,這時節,您會怎麼打算呢?」

大王想了想,答言:「唉!如果當真碰到這種毀滅性的大災難,還有什麼可想、可計謀的呢?除了好好運用這個難得的人身,行善法、修善業、積福德,於佛陀教授的正法、正律專心精進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了!」

佛問:「大王!您現在何以說:『面對這樣險惡、恐怖的災難,眾生難活,連人身都難得了,除了行善法、修善業、積福德,專精修習佛陀教授的正法、正律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您不再說:『我是一國之王,眾人之首,於眾人中隨意自在。當王,就必須治理國土大地、眾人事務』?」

大王白佛:「世尊!我說自己『於眾人中隨意自在』,那只是太平盛世、閒嗑牙的論調罷了!事實上,當個國王,統理國土,保衛家園,可是費盡心機。王與王間,口舌之爭、財力之爭、軍力之爭,鬥爭不斷。若是與鄰國發生戰爭,出動象兵、車兵、步兵和對方一較高下,排場陣仗就更大了!在這些時候,即使身為一國之尊,也毫無自在可言,因為有衝突必有輸贏,贏了怕對方日後報復,輸了怕國破人亡,總是提心吊膽,能說什麼『自在』!光是這些世間紛擾,都會令我不得自在了,更何況,面對像世尊所說的,那種國土崩壞、寸草不留、人命不保的大災難!都這麼朝不保夕的時候了,還去在意什麼國土、政務,當然要把握短暫的光陰,好好修法,求個現世自在、後世安樂啊!王的身分再尊貴、寶藏再豐富、武力再強大,也敵不過險惡的劫難、死亡的威脅,一切終歸壞滅,終究一無所有!所以我才說:『面對這樣險惡、恐怖的災難,眾生難活,連人身都難得了,除了行善法、修善業、積福德,專精修習佛陀教授的正法、正律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

佛告大王:「就是這樣!這就對了!險惡的年代、以及老、病、死,就像那四方而來的大石山,折磨、逼迫眾生!面對這些險惡的逼迫,應該如何才能超脫呢?正是應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進修習。」

這時,世尊說偈言道:

「滾滾大石山,堅實又高廣,從四方而來,磨壓此大地;
壯盛雄兵馬、咒術漫天灑,絲毫不能擋,石山四面襲。
惡劫、老、病、死,猶如大石山,常磨壓眾生,凶險又恐怖,
四種大族姓、栴陀羅獵師、在家或出家、持戒或犯戒,
不論何身分,無人能倖免,一切皆磨滅,無能令不滅。
所以聰慧者,善觀察己利,歸依佛、法、僧,淨信不動搖,
隨順修正法,清淨身、口、意,現世人稱善,命終得生天。」

佛陀說完此經後,波斯匿王聽聞佛陀的開示,歡喜隨喜,行禮後離去。

 

◆經文:印順本剎利相應18經、大正本1147經、佛光版1130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白日身蒙塵土,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佛言:「大王!從何所來?」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彼灌頂王法,人中自在,精勤方便。王領大地,統理王事,周行觀察,而來至此。」

佛告大王:「今問大王,隨意答我。譬如有人從東方來,有信有緣,未曾虛妄,而白王言:『我東方來,見一石山,極方廣大,不穿不壞,亦無缺壞,磨地而來,一切眾生草木之類悉磨令碎。』南、西、北方亦有人來,有信有緣,亦不虛妄,而白王言:『我見石山,方廣高大,不斷不壞,亦不缺壞,磨地而來,眾生草木悉皆磨碎。』大王!於意云何?如是像貌大恐怖事,嶮惡相殺,眾生運盡,人道難得,當作何計?」

王白佛言:「若如是者,更無餘計,唯當修善,於佛法、律專心方便。」

佛告大王:「何故說言:『嶮惡恐怖於世卒起,眾生運盡,人身難得,唯當行法、行義、行福,於佛法教,專精方便。』何以不言:『灌頂王位為眾人首,堪能自在。』王於大地,事務眾人,當須營理耶?」

王白佛言:「世尊!為復閑時言:『灌頂王位為眾人首,王於大地,多所經營,以言鬪言,以財鬪財,以象鬪象,以車鬪車,以步鬪步,當於爾時,無有自在,若勝若伏。』是故我說:『嶮惡恐怖卒起之時,眾生運盡,人身難得,無有餘計,唯有行義、行法、行福,於佛法教專心歸依。』

佛告大王:「如是!如是!經常磨迮,謂惡劫①、老、病、死,磨迮眾生。當作何計?正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勤方便。」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有大石山,高廣無缺壞,周遍四方來,磨迮此大地;
 非兵馬咒術,力所能防禦,惡劫、老、病、死,常磨迮眾生。
 四種大族姓、栴陀羅獵師、在家及出家、持戒、犯戒者,
 一切皆磨迮,無能救護者。是故慧士夫,觀察自己利,
 建立清淨信,信佛、法、僧寶,身口心清淨,隨順於正法,
 現世名稱流,終則生天上。」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註釋

①惡劫:「劫」意譯分別時分、分別時節,指一段很長的時期。原為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極大時限之時間單位,後來佛教沿用,視之為不可計算之長大年月。惡劫,可解釋為險惡的時代,譬如天災、兵禍、瘟疫等重大災難,令人命危脆、民不聊生。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5/22-6/1深坑十日禪錄取名單★

 

No

姓名

1

方寶璋

2

王怡然

3

王祈文

4

王國燕

5

吳夏蘭

6

吳能儉

7

吳翠蓉

8

呂文安

9

呂采玲

10

呂碧粉

11

呂碧茵

12

巫香蘭

13

李美菓

14

李慧怜

15

李麗蓉

16

杜美琪

17

沈祐慧

18

周一勝

19

周明月

20

周映意

21

林金菊

22

林素瑜

23

林淑珍

24

林肇宏

25

林麗華

26

林麗瑢

27

林懿芬

28

邱美利

29

邵勝雄

30

侯志明

31

胡孟夏

32

凌雲范

33

徐正文

34

徐淑燕

35

翁錦綢

36

高一華

37

張仁杰

38

張龍雨

39

梁翁員

40

連春足

41

陳怡君

42

陳姿伶

43

陳美觀

44

陳智明

45

陳雅玲

46

黃孟玟

47

黃怡情

48

黃玲華

49

黃儀娟

50

葉和容

51

鄒榮鎮

52

廖克霖

53

林金岳

54

熊淑惠

55

熊淑華

56

齊舜華

57

劉秀鳳

58

蔡月秀

59

鄭淑月

60

蕭函青

61

蕭美珠

62

謝涼好

63

謝寶鳳

64

羅陳彩玉

65

釋本清

66

釋明照

67

王永發

68

高秀媛

69

葉春珠

70

楊淑敏

71

徐從雲

72

羅麗華

73

楊忠義

74

李明雲

75

劉素迫

76

林勇進

77

釋真菩

78

劉馨憶

79

陳逸年

80

管延美

81

林子玄

82

 

83

 

84

 

85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始佛法心靈禪機錄取名單

(44筆報名資料、3人候補!!)

No

姓名

性別

電話

1

X

0933 xxxx 50

2

X

886229 xxxx 05

3

X

886930 xxxx 50

4

X

0916 xxxx 23

5

X

0936 xxxx 10

6

X

0918 xxxx 93

7

X

0952 xxxx 51

8

X

0933 xxxx 34

9

X

0933 xxxx 47

10

X

0912 xxxx 68

11

X

0935 xxxx 83

12

X

0910 xxxx 66

13

X

0953 xxxx 60

14

X

0916 xxxx 50

15

X

02-22 xxxx 24

16

X

0973 xxxx 77

17

X

0926 xxxx 88

18

X

0921 xxxx 07

19

X

0922 xxxx 89

20

X

0972 xxxx 53

21

X

0930 xxxx 47

22

X

0982 xxxx 58

23

X

0980 xxxx 83

24

X

0927 xxxx 69

25

X

0930 xxxx 95

26

X

0938 xxxx 03

27

X

0952 xxxx 35

28

X

02-89 xxxx 74

29

X

02-29 xxxx 41

30

X

02-22 xxxx 06

31

X

0911 xxxx 35

32

X

0939 xxxx 34

33

X

02-27 xxxx 48

34

X

0937 xxxx 45

35

歐陽X

0921 xxxx 44

36

X

0983 xxxx 07

37

X

886970 xxxx 90

38

X

0935 xxxx 27

39

X

02-88 xxxx 65

40

X

02-88 xxxx 65

41

X

02-88 xxxx 65

42

X(候補)

0987 xxxx 45

43

X(候補)

0912 xxxx 99

44

X(候補)

0931 xxxx 56

 

 

 

安般念~瑜伽錄取名單

(20筆報名資料)

 

No

姓名

性別

電話

1

熊X華

886930xxxx50

2

陳X弘

0912xxxx68

3

蔡X秀

0933xxxx47

4

劉X福

02-27xxxx46

5

張X雨

0933xxxx34

6

周X成

02-23xxxx23

7

張X銀

0952xxxx51

8

呂X螢

0912xxxx40

9

陳X琳

0982xxxx84

10

張X欣

0932xxxx64

11

劉X昀

0912xxxx96

12

白X玉

0930xxxx47

13

邵X雄

 

14

張X絹

 

15

王X燕

 

16

歐陽X潔

 

17

秦X呈

 

18

高X華

 

19

曾X怡

 

20

魏X恆

0970xxxx90

21

 

 

 

 

 

在家學佛安樂行錄取名單

(18筆報名資料)

No

姓名

性別

電話

1

X

0933xxxx250

2

X

886229xxxx05

3

X

2-29xxxx05

4

X

0912xxxx68

5

X

0933xxxx47

6

X

0921xxxx07

7

X

0910xxxx66

8

X

0930xxxx95

9

X

0930xxxx47

10

X

0952xxxx35

11

X

0970xxxx90

12

X

0939xxxx34

13

X

0980xxxx83

14

X

0911xxxx35

15

X

0931xxxx56

16

X

0937xxxx45

17

X

0935xxxx27

18

X

0952xxxx86

19

 

 

 

20

 

 

 

21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年新氣象.新講堂開幕
感恩十方善信的護持,原始佛教明和講堂的新址將於2014年元旦舉行開幕式,
除了會有淨光(生明)法師的精彩開示,中午另備有素齋,
歡迎各界善友一同共襄盛舉,同霑法喜!!

時間:2014年1月1日(三)10:00-16:30
地點:台北市重慶北路3段88號3樓之3(捷運大橋頭3號出口)

【時間】   【活動內容】
09:30-10:00 簽到入座
10:00-10:50 開幕式
10:50-12:00 佛陀行願
12:00-13:20 午齋
13:30-14:50 三轉法輪
15:00-16:10 開放討論&分享
16:10-16:30 總結.禮成
16:30-17:00 賦歸

為便利準備餐點等行政作業,若您確認會出席,還請記得點選出席,以利人數統計,感恩~
出席請點選:www.facebook.com/events/424422557687515/?ref=22

P.S.生明法師已於11月完成具足戒,法號:淨光(巴利文:JaruWano)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季班課程已經開課~報名開放候補中~

已報名的同學請注意!!!
講堂課程自下周(1月21日)起上課時間改為每晚7:00-9:00

地點:台北.原始佛教明和講堂(台北市重慶北路三段88號3樓 之3)
(捷運大橋頭站3號出口,直行約5分鐘)

各課程錄取名單:http://mhjt.pixnet.net/blog/post/57918358

2014年明和講堂春季班課程

 ◆課程簡介

(1)原始佛法心靈禪機:
真正佛陀的教法是正觀五陰無常、契入「苦、集、滅、道」的正思惟,當下明覺而「見法、知法、得法、入法」,當下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在世時,在家、出家、外道、男、女各類人等,在各種不同的生命處境中,常常聽聞佛陀一席教法而開悟,淨光法師將為我們深入其中,探討原始佛法的心靈禪機。

若您能敬心聆聽課程,縱不見法,至少也會有正知見,必將裨益無窮盡的生命旅程,減損墮惡道的因緣。歡迎您一同來聆聽、體驗,切勿讓難得的法緣空過。

(2)安般念瑜伽~和呼吸在一起:
現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內外環繞著各種壓力,跳脫不出覺想相續,痛苦煩惱的不斷輪轉,有時在人際中自傷傷人而不自知。

本堂課希望以安般念為經,瑜伽為緯,在動靜中,開展覺知,明見每個當下的自己。透過佛陀最原始的教法,和數千年的身心智慧,讓心休息,讓身放鬆,讓念澄淨。

請自備瑜伽墊,大毛巾,保暖衣物。

(3)在家學佛安樂行:
本課程依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教導在家人如何學法、修法、入法、證果、弘法的阿含經教進行研討,希望能完整呈顯在家修學解脫道的要件與次第--修持人天善 法,親近善知識,聞思正法,法次法向,歷四雙八輩而得究竟解脫。以期撥開邪見之烏雲,得觀正法之麗日,朗照幽闇世間,廣利正法之流布,既報佛恩,也報眾生 恩,冀望能「增益天人眾,減損阿修羅眾」。

 ◆報名方法:

※以上課程活動,請使用網路報名。報名網址如下~~ 

 1.原始佛法心靈禪機:http://goo.gl/gMkwIU
 2.安般念瑜伽班:http://goo.gl/x188Rt
 3.在家學佛安樂行:http://goo.gl/c96H4V

※若您有報名上的任何困難或問題需要協助,請與我們連絡:
 電話:02-88091265   02-25958736    02-25959497

原始佛教明和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